“這是《心經》?”秦氏尾音往上揚起。
要說秦氏有多信佛,那倒說不上,只不過顧氏這種大族每年給各大寺廟的香油錢都不是個小數目,秦氏自己一年總也要往清涼寺走上幾趟的,所以對佛經倒也有幾分瞭解。
《心經》字數不多,顧青瀾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就抄了許多遍,秦氏大致數了數,手上這疊紙張上就已經不下二十遍。
顧青未點點頭,“女兒先前不是得了魘症不能安眠嗎,大姐姐聽人說抄了佛經置於枕下能安神,這幾日就替女兒抄了這些《心經》,偏巧女兒這魘症來得快去得也快,若不是今日去了大姐姐那裡正好瞧見了,只怕大姐姐都不會把這件事說出來。”
聽完原委,秦氏對顧青瀾又親近了幾分。
她最疼的也就是歡姐兒了,有人對歡姐兒好,比對她自己好都更能讓她高興。
因此,原就應了老太太要替顧青瀾說個好人家的秦氏,更決定要將這件事辦好。
想起先前顧青未道是有個好人選,便問道:“你大姐姐的親事,母親一時之間也確實沒個頭緒,歡姐兒若是有什麼好人選,不如先說與母親聽聽。”
在延壽堂裡聽顧青未說了那樣一番話,秦氏如今已經不再把顧青未當作是小孩子了。
顧青未抿唇一笑,與秦氏一起落了座,“母親,去年不是說嚴家有個公子很上進,十幾歲中了秀才,如今已經在準備鄉試了嗎?那個嚴家公子,算算年紀,可不就正好和大姐姐相配?大姐姐嫁個這樣的夫婿,將來嚴家公子若是得了一官半職,大姐姐豈不就成了官太太?”
顧青未倒不是覺得做官太太就怎麼樣了,她是真覺得這嚴家公子人品不錯,前世嚴家公子娶了個出身不顯的姑娘,成親之後一直和和美美的,就算後來嚴家公子在科舉上有建樹做個官,待妻子也從未變過。
後來顧家族中姐妹都替顧青瀾惋惜,若不是有三叔那回事,這樣平順和美的一生,便該是顧青瀾的。
秦氏因顧青未這略有些孩子氣的話而失笑,卻也真的認真考慮起這位嚴家公子來。
嚴家她是知道的,雖然算不得多富貴,卻也是世代書香,絕對不愁生計,而且嚴家人口簡單,沒有那麼多烏七八糟的事,最重要的是,嚴家公子的品性與勤奮是在清河縣出了名的。
大周朝掌天下也不過二十幾年,科舉制還是在大周朝站穩腳跟之後才確立的,嚴家公子能在此時以十幾歲的年紀考中秀才,雖然沒中頭名,名次卻也是靠前的,如今又準備今年參加秋闈,想是有極大的把握,確實也是不凡。
這樣一想,瀾姐兒若真配了這嚴家公子,倒也確實是一樁好親事。
不過,秦氏也有些猶豫,“這嚴家詩書傳家,家中公子又如此出息,瀾姐兒到底只是庶嫡出身,嚴家能看中嗎?”
顧青未卻半點不擔心,一來前世嚴家可是很樂意這門親事的,二來……
“母親這就想岔了吧,嚴家雖然詩書傳家,到底也沒落了,這滿清河縣,還有幾個姑娘的出身能比過大姐姐的,若嚴家看不上庶嫡出身的大姐姐,莫非還想著要求娶咱們顧氏嫡女不成?”
從小黑屋裡出來就看到推薦票過200了,加更送上~
另外,前面設定改了一下,老太太劉氏有五兒一女,不影響親們看文,前面涉及到這個的會改過來
第14章 父兄
不是顧青未狂妄,這是事實。
雖然如今已經不是世族的鼎盛時代,可五姓七望這種數百年乃至上千裡傳承下來的家族,又是世代簪纓,所積累起來的底蘊豈是常人能想。
哪怕現在的大周朝皇室並不樂意看到有這種足以威脅到朝廷的世族存在,二十幾年過去了,不也一樣沒敢對仍存於世的幾大世族做些什麼嗎?
幾大世族世代通婚,攜手共進,大周朝若要對世族下手,那便是牽一髮而動千鈞,會引發幾大世族的絕命反撲,這後果,便是大周皇帝也不敢說能承受得起。
至少在百年內,世族雖然會漸漸沒落,卻絕不會為存在與否而擔憂。
那嚴家人也不是看不清形勢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怎麼可能奢想娶到顧氏的正經嫡女呢?
於嚴家來說,顧青瀾這種庶嫡出身的顧家姑娘,就已經是極好的選擇了,所以只要顧青瀾本身是個好的,他們沒有理由會拒絕這樣一門親事。
秦氏聽顧青未這樣一說,也轉過腦筋來,張口便誇起閨女來:“還是歡姐兒聰明,母親一時之間都沒想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