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3部分

己吃以外,全都要賣給楊記。遇到困難,也由楊記負責借錢給他們,透過這些手段,既保證了他們不至於沒田生存,也保證了他們被拘束在土地上,不成為流民以及手工生產者。

除了這部分田租外,原本託庇於謝家的佃戶,也是不服徭役,不交役錢的。就是因為投獻有各種好處,所以民間投獻成風,官府能收的稅也就越來越少。現在楊記名下,控制著大量的田產,也就有了大批人身依附的佃戶僱農,這部分人的名冊,楊承祖已經造好,拿了過來。

“這些人的徭役是負不了,不過該出的錢,楊記會替他們出。從明年開始,我會安排人來付錢,如果誰敢抗稅,儘管以王法對待。”

李承功笑著搖頭道:“緹帥,不必如此。如今這不交賦稅的,不是你一個,有的人不過是個舉人,也有著幾千畝田地,保著自己一族人不負徭役。這種事官府不是不知道,而是管不了,與他們比起來,緹帥反倒是真的不用承擔賦稅,這交錢的事,也大可不必。”

“李方伯說的這種事,下官也聽說過,一些舉人仗著有功名,就敢帶頭抗租。也正因為有此積弊,蘇松才欠稅糧數百萬石,是可忍,孰不可忍?下官身上擔的差事裡沒有催收課稅的事,也就不好越俎代庖,但是下官名下的產業,卻必須帶頭交稅,這個規矩,別人可以壞,我不可以。您只管收好,過了年,我派人來交錢。還有楊記在城內的所有生意,誰要是敢不交稅,方伯只管下令捉人。”

在他離開佈政衙門不久,這番發言和行動,就在南直隸範圍內傳播開來。東南地面,聰明人還是有不少的,這些話和行為,被人一分析,就有人猜出來,他這一番舉動,很可能是要對賦稅這一部分下手。

東南的大族豪強,歷來有著抗稅的優良傳統,元朝實行的包稅制,讓這些名門大多成為包稅者。透過這一身份,為家族聚斂了海量的財富,大筆的產業,交不出稅的平民,就得把自己的田地賣給這些地主富紳。另一個時空裡所謂明朝資本主義萌芽,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農人失去土地,只能進城想辦法,然後就出現了僱傭工人等事。

那些大家族倒也不是想把人逼的造反,他們會給這些人一條活路,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要的只是田地,畢竟對他們而言,不管金銀財寶還是古董奇珍,都不如田地來的可靠。

大明建立之後,他們的生活並沒受太大影響,由於浙直是科舉大省,朝廷官員裡,有一大半是南方人。他們要麼是出身名門望族,要麼也與這些大家族有關,在朝廷裡向來為這些大族說話。朝廷需要增收錢糧賦稅時,這些大多會出來替家鄉鳴冤,訴說著家鄉的艱辛,希望皇帝減免家鄉賦稅。

當這樣出來的大員夠多,形成了輿論上的壓力,就算是天子,也得考慮一下人心,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即使硬要推行,也往往被下面的人擋回去,並不容易收錢。

對於東南的豪門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不交稅,或者少交稅。像是楊承祖做海貿,如果是損害了其中一部分人利益的話,如果他真要收稅,那差不多就是侵害所有人的利益了。

這件事如果真的做了,剛剛平靜下來的南方,可能還會出新亂子,但是楊承祖並沒有著手去做,最多還是在一種猜測的狀態。單純因為一個猜測,就跟某人不死不休,未免太不成熟。如果這個人還是天子寵臣的話,就更要謹慎處置。謝家的血還沒幹,沒人願意冒失的一腳踩進必殺陷阱裡送死。

經過一番簡單的磋商之後,幾位東南的頭面人物取得了一致的意見,惹不起躲的起,不能跟他動硬的。既然不希望他在東南搞風搞雨,還是好說好講,把人送出東南,讓他早日離境。另外一方面,就是把手伸到了他的內宅,用傳統但有效的手段,開始在他的內宅裡製造事端。

第八百一十章後院失火

南京,楊家大宅內,今晚上是么娘侍寢。楊家的女眷一部分留在杭州看生意,一部分跟著九姐過來南京,么娘就是其中之一。南京的生意有不少是和漕幫發生關聯的,也只有她能和漕幫打好交道。

奉劍捧弓兩個丫鬟承歡之後就退到了外間房,只有她留下陪宿。雖然已經結束了燕好,但是楊承祖還是貪婪的撫著她的嬌軀,在這位美貌女俠的身體上流連不去。房間裡漆黑一片,么孃的聲音有些古怪,似乎是有一絲哭腔“夫君……我有個師妹……她過來了。”

“哦,那你看著安排就好了,難道有人敢不給你面子,誰啊?我去收拾他。”

“不是……我是說,她很漂亮,而且今年才剛十五,還沒許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