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大融合歪論,早就贏得了杜濩等人的忠心。曹智那天駁斥陸縣令的漢族歪論,不但使杜濩贏回了自尊,還讓他看到了曹智的真心。從來沒有一個漢人肯為他們蠻人如此說話,杜濩出了宴會就要拜倒在曹智面前,向他表示感謝。後來曹智因另有“要事”先走了,但這阻擋不了杜濩當時的熱血沸騰,回去後興奮的他先是把宴會上曹智的一言一行傳達給了樸胡﹑袁約等跟隨在曹智身邊的蠻軍將士聽。

他們都被感染,少數民族相對來說比漢人要容易動情,離開宜春時他們都向天發誓,此生誓死追隨在曹智曹主公左右,無論生死,都要跟著曹智轟轟烈烈的幹一番事業。

就在杜濩煽自己耳刮子的時候,直把在鬥嘴的許褚和禰衡也嚇了一大跳。禰衡更是誇張的走到杜濩面前,看他是不是被這麼多金銀財寶嚇傻了。

眾人開了一陣玩笑,禰衡馬上把事情引回正題上,他問曹智:“主公,金銀雖多,但少收那麼多賦稅,依然解決不了我們今後的糧草問題。”

曹智明白,禰衡指的是丹陽一萬五千兵馬和幾百號郡府官員及其家屬未來一年的吃飯問題。

光有錢是沒用的,曹智是帶給丹陽一些軍糧,但頂多也就夠用三個月,曹智現在要免的是一年的田租稅,這是不得了的事情,現在每個郡或是州,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田租稅,沒了這份大頭,拿什麼來養活zf官員,拿什麼來養活日益龐大的軍隊。光靠那每人八個錢的“口稅”曹智還要將兩成,這麼點收入是養不活這麼多人的。

曹智的解決方案是“買!”,用他的話說,叫“刺激經濟,拉動內買”。他主張用他們堅實的經濟實力,向現有的市場高價收購糧食。當然這個價格是要在郡府能控制的範圍內,實行升降。比如說,曹智設想先把目前的糧食價格提高百分之五到十,來向流動市場收購他們郡府人員和軍隊所必須的糧食。

第二百九十一章 承包責任制

禰衡等人基本聽不懂曹智這個計劃,但有個很現實的問題禰衡提出來了。既然把糧價提高了,那麼有餘糧想出售的人肯定會把糧食買給願意出高價的人,但糧價提高了,其他的生活物品都會隨之漲價,老百姓手上的錢不就貶值了嗎?窮人還是窮人,並沒有改變什麼。

曹智沒想到這個古代禰衡真是個歪才,連現代經濟體系都能這麼快領悟。曹智向他解釋說:“禰衡你說的太對了,我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有目的性的讓貨幣貶值。”

杜濩等人一聽主公又說了他們更聽不懂的新名詞,一時倒是沒太多驚訝的表情,只是靜待著曹智接下來的解釋。

曹智的意思很明確,他的目標是要減輕無地老百姓面前困苦的生活現狀,但不是要讓窮人變富人,更不是要讓他們好逸惡勞,甚至一夜暴富。曹智的目標是讓這些人繼續能紮根在土地上,為個高額的糧價收益,更努力的耕耘,去種更多的糧食,這樣就可能除去自身消耗後有更多的餘糧買給郡府,再拿換來的錢去購買其他一些生活用品。其實最終這些老百姓並沒有真正的富裕起來,只是提高了些許生活質量和減輕了一些的賦稅壓力。

並且曹智以古代第一流通商品——糧食,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是再理想不過的了。東漢末年,經濟狀態基本處在崩潰邊緣,或則可以說在漢靈帝時期東漢經濟已經崩潰了。要發展就必須把經濟調動起來,從新使商品大量流通,才能在短時期內使經濟恢復生機。

實事證明曹智的計劃是成功的,不但丹陽城內有存糧的地主、豪紳看到丹陽郡府的收糧價這麼高,紛紛拿出餘糧換錢。訊息一傳出還吸引了臨近各郡、各州的糧商把糧食販賣到丹陽來,曹智不得不在丹陽各縣都設立收購點,以緩解只在宛陵縣郡府收購點的排長隊現象。

同時,這樣的漲價方法可以有效的抑制其他各郡各州和你搶購糧食,很好的保護了本地糧食不外流的情況下,還吸引了外來糧源。

糧價一高也帶動了其它商品的動銷,商品動銷的好了,來不及做了,供不應求了,價格也就隨之水漲船高般的漲上去了。那樣富人們、地主們從糧價上得到了高額的利潤,這些利潤同樣會花費在其他高額利潤的商品上,等於是沒多賺,只是在這一迴圈中加速了貨幣和商品的流通。

同樣,無地的農民免除了一年的田賦,看上去是手中的錢糧多出來了,但物價漲了,他在買生活必須品時也就把手中多出來的那部分錢消耗掉了。只是在心裡上他們是快樂的,並且提高了一定的生活質量。比如說,以前吃不飽的農夫,現在最起碼全家能吃飽了。以前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