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於研究工作,享受成功的快樂。
“劉主管,你看?”朱由檢轉向劉一飛,希望劉一飛勸說畢懋康。朱由檢也不是看重名利的人,他的目標,是為大明挽狂瀾於既倒。
“還是有殿下命名吧!這些新技術都是殿下提出的。”劉一飛完全沒有領會朱由檢的意圖,反而拍起了朱由檢的馬屁。
“那我就試試吧。這種槍點火是因燧石而起,當屬燧發槍,這是與火繩槍的區別。它是由畢懋康領銜研製,就叫畢氏燧發槍吧。”在眾人的又一次驚訝之中,朱由檢輕笑:“不過,畢總監,你得先把槍造出來,只有研製成功了,才會有畢氏燧發槍。”
“多謝信王殿下。我一定用一生的時間,為大明火繩槍的研製添磚加瓦。”畢懋康大汗,已是離席,叩拜在地。後來他果然編撰了大明第一部記載火器的圖書《軍器圖說》。
“起來吧,畢懋康。這是你應得的功勞。”朱由檢暗歎,這古人太重名聲,一個命名就讓對方感恩戴德。這還是不太重名利的畢懋,要是換成更加重視名聲的儒生……不過,這的確是畢懋康該得的,燧發槍本來就是他發明的,只不過自己的穿越,提前點時間而已。
“有了信王殿下的指導,大明神機營一點會更加強大,令北方的遊牧部落聞風喪膽。”
劉一飛是火器局主管,同時也是火器方面的通才,對大明的火器當然瞭如指掌,剛才聽到朱由檢說,燧發槍能將發彈間隔提高到二十秒,他也吃驚不小。在戰場上,有時候一秒鐘就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但神機營還是難以獨立成營呀!”朱由檢知道大明的現狀,神機營的槍手面對的是密集的建奴騎兵,發彈間隔長,在騎兵面前,他們絲毫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難道燧發槍也不行?”畢懋康對燧發槍倒是很有信心,但他畢竟是文官,只會研究槍,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根本不知道建奴騎兵的情況,“女真不過萬,過萬無人敵”。
“也不一定行。”朱由檢知道,火繩槍真正獨立成軍的時候,是能連發的槍的出現。但連發的槍,子彈速度快,用偏軟的鐵作彈頭,很容易炸膛,必須用紅銅作彈頭。可大明紅銅的產量很低,而且幾乎全部用作貨幣流通,根本不可能有大量的紅銅製造彈殼,而且,即使有紅銅,現在也造不出能連發的槍。朱由檢驀然靈光乍現,炮彈。炮彈的體積大,可以用鐵作彈殼,只要增加到足夠的厚度。大明現在的炮彈都是實心彈,主要靠撞擊摧毀目標,對人員的打擊能力非常有限。一旦給炮彈裝上火藥,透過爆炸來攻擊對手,威力必然大大增加,如果多炮齊射,甚至能炸燬城牆。
“我要去看望製造炮彈的工匠,劉主管安排幾位製造手雷的工匠一道,隨我前去。”事不宜遲,朱由檢匆匆吃過午飯,也不休息,就和畢懋康等人告別。劉一飛也不覺得奇怪,他好像適應了朱由檢的跳躍性思維。
在製造炮彈的生產單元,朱由檢看到的果然是實心彈,沒有火藥,炮彈當然無法爆炸。
“劉主管,如果給炮彈裝上火藥,威力怎麼樣?”朱由檢看著不明所以的劉一飛,臉上掛著輕鬆的微笑,他在想,如果開花彈研製成功,面對建奴的騎兵,大明士兵完全可以和他們在野外對決。
“裝上火藥?這麼大的炮彈裝上火藥,怕是能將一整座軍營都能毀掉。”劉一飛有些錯愕,但他發現朱由檢從不無的放失。從朱由檢開始關注火器局,不過短短兩月,已經研製出手雷地雷,火箭和氣球已經有了眉目,燧發槍已經有了研究方向。真要將火藥裝進炮彈裡,大明的火炮技術也將是一次飛躍。
“摧毀一座軍營恐怕不行,但威力一定比實心彈大得多。”朱由檢知道現在的技術,還無法造出大口徑火炮,火藥的威力也不夠,不可能達到後世火炮的威力。
“可是,殿下,炮彈在空中飛行,怎麼可以爆炸呢?”劉一飛也曾經想過給炮彈裝上火藥,但炮彈飛出炮膛後,就沒辦法控制,只好放棄了。
“劉主管知道地雷的爆炸原理嗎?”其實只要按照地雷的爆炸原理,在彈頭裝上撞針就行了。炮彈落地時,前面的尖端肯定先落地,撞針撞擊地面,就會引爆炮彈。
正好製造地雷和製造炮彈的工匠們也到了,朱由檢讓他們一道,聽自己講解。隨著技術的進步,火器越來越複雜,很多技術已經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必須有多人合作才行。朱由檢也只是說說原理,至於怎麼製造、安裝撞針,是這些工匠們的事,沒有哪一個人能完成所有的技術,朱由檢也不例外。
“劉主管,如果開花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