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老臣特意趕來,為殿下送行。”李春燁行過禮後,又壓低聲音:“殿下有幾成把握可破匪軍?”
朱由檢還了一禮:“多謝尚書大人關心。說實話,我有九成把握。”
九成把握,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聯想到朱由檢上次對大明的展望,李春燁的眼中又露出老而彌堅的光芒,但朱由檢經歷的戰爭太少,他還有一份疑慮:“如果潼關已失,殿下的四萬大軍將如何西進關中?”
“手雷。我軍將以手雷開道,也許傷亡的匪軍不多,但血與肉一道橫飛、手與腳半空跳舞的慘狀,必然會讓匪軍承受巨大的壓力。加上手雷爆炸發出巨大的響聲,那些沒有受過嚴格訓練的匪軍,崩潰只是遲早的事。”朱由檢還怕李春燁不放心,“即使四武營攻不破潼關,匪軍也不可能越過潼關東進。”
“如此,老臣無憂也。”自己考慮到的匪軍農民本性,朱由檢考慮到了,自己沒有考慮到的手雷的特殊用處,朱由檢也考慮到了。
李春燁放下心來,有了朱由檢,陝西匪患不足慮。
朱由檢到達太原的時候,陝西巡撫曹爾楨親自出太原城勞軍。
“曹大人,目前匪患如何?”得不到前線的軍情,朱由檢感覺自己就好像在盲人摸象,他的自信心在一點一點消退。
“稟告信王殿下,大同目前已經增派兩萬守軍,憑藉地利,匪兵應該無法東進,但我軍也沒有能力進入山西。”曹爾楨見統兵的竟然是朱由檢這樣剛剛弱冠的王爺,不禁大為吃驚,但他表面上不動聲色。
“不用進入陝西,只要將匪兵阻在陝西,京師就無憂。那麼潼關呢?匪兵有沒有攻佔潼關?”潼關是朱由檢最為的擔心的,雖然他相信,即使匪軍佔領潼關,他也可以在從匪軍的手中搶回來。不過,潼關爭奪戰,一定是一場苦戰,士兵傷亡一定不會少。
“潼關不是山西之地,兵部行文也沒有關於潼關的事,本官委實不知。”曹爾楨不是多事的人,沒有兵部的行文,他才不會做這種只有苦勞沒有功勞的事。況且匪兵人數眾多,也不是他山西一個省的軍隊可以應付的,搞不好戰火就燃到自己的頭上。
沒有潼關的訊息,朱由檢也提不起精神,他接受了曹爾楨的糧草物資,大軍沒有進入太原城,就直奔潼關而去。
大軍到達汾州的時候,隨軍的偵訊柳林來報:“殿下,收到前方訊息,祖將軍已經拿下潼關。”
“拿下潼關?此訊息是否可靠?”這是偵訊們第一次直接參加戰爭,如此重要的訊息,朱由檢覺得還是小心點好。
“殿下,訊息不會有誤。我們約定的記號還在,說明別人沒有看過。”柳林十分肯定。
“拿行軍地圖來。”
特戰隊員擺開地圖,朱由檢估算,距離潼關還有三日行程。“通知祖大壽,他務必堅守三日。我大軍三日後到達潼關。”
“是,殿下。”柳林答應著,然後出去聯絡偵訊去了。
“劉玉栓?”
“有。”
“率領你的騎兵衛,加快行軍,兩日內務必到達潼關,接受祖將軍的節制,協助祖將軍守住潼關。”朱由檢還為不太知道前方的訊息而苦惱,柳林帶來的訊息太簡約,他不知道前方的具體訊息,匪軍在潼關有多少兵力。不過既然已經佔領潼關,就一定要守住,減少再次奪取潼關的損失。
“是,殿下。”劉玉栓領命而行。
三天後,朱由檢來到潼關。
潼關在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處,因為臨近潼水而得名。它的南面是秦嶺,有大量的山川峽谷,根本無法通行;北面是渭水和洛水,和黃河相交,形成合抱之地,除非建造立交橋,否則也是無路可行;西面是華山,“自古華山一條道”,險峻的地形可想而知;東面更是山連著山,谷連著谷,懸崖斷壁隨處可見,只是在中間有一條羊腸小道,只能透過一匹馬。
潼關始建於東漢,此後歷朝都建立關隘,大明在此設立潼關衛。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自從立關以來,它一直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只是近年來,隨著山海關的崛起,潼關才逐漸讓出第一的位子。
第77章借個膽子
朱由檢打量潼關巍峨的城牆,目測之下高度不下十米,加上地形太過險要,如果潼關真的被匪軍佔領,手雷恐怕根本無法毀壞城牆,關鍵時刻還是需要火炮。可是開花彈只有三百發,真要毀壞潼關的城牆,朱由檢寶貝似的開花彈,恐怕要打光了。
進入潼關以後,朱由檢發現潼關守將只有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