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需求排第二?”魏徵問。
“正是,這是人的基本需求,滿足了這兩個需求,才有餘力去追求其它。”
不少讀者人恰恰相反,認為生理需求這些,應當是排在後面的,人應當先有更高層次的目標。但李超認為這是不現實的,連基本的需求都沒有,哪來的更高層次的呢?
一個人餓著肚子的情況下,你讓他講究禮儀,讓他去操心別人家的事情,這可能嗎?
能吃飽飯,有安全感,這個時候才有可能去談其它。談歸屬,談家族談民族談國家,去談朋友、妻子、家庭這些。
如果他條件更好一些,那麼這個時候他可能又渴望得到尊重。
尊重是什麼,有自尊也有別人的尊重,別人的尊重,一般就往往體現在名譽、地位、榮耀這些了。正是受尊重的需要,讓人能為了青史留名為了得到別人的尊敬而奮鬥拼博,甚至奉獻犧牲。
·····
處於不同層次的時候,就有不同的追求。
一個普通的災民,他們想的只是如何吃飽,再進一步,是如何讓家人吃飽。
一個小地主一個府兵,他們不愁吃不愁穿,他們想的已經不是吃飽而是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妻子,或者建功立業,升職獲勳,贏得更高的地位。
再比如說魏徵,比如李超,到了他們這個層次,甚至都有點功成名就的意思,家庭、地位、功名都有了,他們的追求是什麼?
還有什麼可追求的,他們還需求什麼?
這正是千百年來,那些先賢們在討論的話題,儒家的答案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再只是想著個人、家族,而應當放眼天下,關心所有的人。
魏徵給李超續上一杯茶,也給自己續了一杯。
“你說的這些非常有道理,用更簡單直白,讓所有普通百姓,甚至是孩童都聽的懂的話,詮釋了許多先賢們的聖賢之言,非常透徹。”魏徵佩服萬分的道。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了你今天的這番話,我算是明白了你一直以來的行事準則了,我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知道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文遠,你是一個君子,一位賢者,甚至能成為一個聖人!”
“哈哈哈!”李超大笑。
“我永遠不會成為一個聖人的,因為我不純粹。我有私心,我有慾望,我也比較懶散。”
魏徵搖頭,“那就太可惜了,能理解的這麼透徹的人太少了,你理解了,可卻不願意去做聖人,太可惜了。”
“人生在世不過百年,何必太累。差不多就行了,我知道自己成不了那樣的人。”
李超笑著說道。
回頭一看,看到那個竹筒飯,李超伸手一摸,都涼了。
不知不覺中,都跟魏徵閒談了好一會了,太子居然還沒有回來。
李超皺眉。
站起身來,李超叫來一個家丁。
“去找下太子,怎麼還沒有回來,若是河邊沒看到,就去陛下那邊看下太子是不是在那邊用膳。”
家丁應命而去,過了一會來覆命。
報說河邊沒見到太子,皇帝那邊也沒看到太子。
營中居然不見太子的人。
李超感覺事情不對勁。
堂堂太子殿下,怎麼會不見了?
連魏徵都覺得事情不對了。
“牽馬來!”
李超騎馬先趕到溪邊,太子本應到這裡飲馬和涮馬的。一問,太子確實來飲過馬,可飲完馬就騎馬走了。
“立即通知營地值勤軍官,詢問太子什麼時候出營了!”
得到的結果是太子果然出營了,中午的時候飲完馬,太子碰到一群勳戚子弟騎馬出營,太子便跟著去了。因為太子說就在營邊遛馬,身邊又有一群勳戚子弟,營地軍官也沒敢攔。
“難道他就沒有派人稟報上去?”李超面色越發難看。
算算時間,太子出營都有一個多時辰了,可還沒回來。
“立即派人出去尋找殿下,我去稟報陛下!”
雖然太子只是一時貪玩出營了,可一個多時辰沒訊息,李超不得不往壞處想。甚至就算太子現在沒事,可李超也不能再讓太子這樣呆在外面,那樣太危險了。
萬一出點意外,怎麼辦?
這裡可不是襄陽城,是武當山啊,深山老林,猛獸橫行。
李超趕到李世民的御帳,把事情悄聲稟報。
“出去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