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一問。
葉老太公沒有直接回答葉春秋,而是將書信交到葉春秋的手裡。
葉春秋接了,只略略一看,可反而更加糊塗了。
因為老爹接到的命令卻是,立即回京述職,具體的細節,他也是一概不知。
在這封書信從寧夏送到京師開始,老爹就已經緊急啟程了,連交接都沒有,也來不及等下任新官上任,就心急火燎地趕回京師。
只是……唯一的線索就是書信之中,略有提及,可能和遼東有關。
葉春秋只關心他的一畝三分地,對於遼東發生什麼,所瞭解的實在不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畢竟不可能做到事事都關心,這令葉春秋不禁有些狐疑。
於是葉春秋抬眸看了一眼葉老太公,道:“大父,遼東發生了什麼事?”
葉老太公道:“這……我哪裡知道呢?老夫又沒有為官,不過瞧這個樣子,既不是喜訊,也不是噩耗,想必只是正常的調動罷了,老夫在京裡啊,可聽說過不少你爹的風評,還是很好的,你是鎮國公,咱們葉家,現在也不好欺了,想必沒有人敢欺負你爹的,老夫思來想去,可能真的只是正常的調動,不過……他回來也好,這人在千里之外,還是讓人擔心的,寧夏畢竟是苦寒之地啊,現在回來了,也能好好地歇一歇,回在家裡呢,也好生養一養。”
葉春秋聽他這樣說,也是漸漸放寬了心,點頭道:“大父說的不錯,既然如此,爹既然是緊急入京,也算是好事,我這做兒子的,也甚是歡喜,何況小海出生後,還未見過他的大父呢。”
“是啊。”葉老太公也精神振奮起來,隨即又道:“咱們祖孫三人,也算可以團聚了,得好生張羅,嗯,這事兒就交給大父吧。”
葉春秋喜上眉梢,忙是拱手應了,方才告辭要回房裡歇息。
“回來。”看著葉春秋轉身離開,葉老太公突然想起什麼,道:“有一件事忘了說,春秋,你說實話,你這是怎麼回事?”
“什麼?”葉春秋回頭,錯愕地看著葉老太公。(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委以重任
見葉春秋一臉的錯愕之色,像是被自己嚇到似得,葉老太公顯得又好氣又好笑的,隨後意識到自己情緒顯得有些激動,便苦笑道:“沒什麼,本是想問問你青霞的事,不過你歷來處事穩重,這種事,想必也不用老夫多說了,你自個兒看著辦吧。”
倒沒想到葉老太公是為了這事糾結,不過葉老太公沒有繼續跟他深究下去,倒是讓葉春秋鬆了口氣。
葉春秋乖巧地對著葉老太公作揖道:“是,孫兒知道了。”
不過想到葉景被召回京師這件事,令葉春秋不得不留了個心,他不能肯定這不是一些人的不懷好意之舉。
次日一早,恰好鎮國府有一件公文要送去內閣,葉春秋便動身,親自拿著公文到了內閣。
內閣裡素來平靜,昨夜下了一宿的雪,早有幾個神宮監的宦官在此清掃,葉春秋進去,請人通報,過不多時,便有人請葉春秋進去。
葉春秋本是想去找自己的老泰山王華的,誰料劉健得知他來,卻是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公房。
葉春秋只好硬著頭皮過去,朝劉健行了個禮,道:“見過劉公。”
劉健捋須,含笑道:“這些日子都不曾見你,鎮國府和各部互不相干,本來也沒什麼公務往來,今日一早,竟聽說你來了。”
葉春秋臉上也浮出淡淡的笑意道:“都是為陛下效命,何來的互不相干?劉公言重了。”
葉春秋心裡正想著找個由頭,旁敲側擊一下,好打探出一些訊息,誰料劉健沉吟了一下,便道:“公務的事,先不忙,老夫倒是有些疑問,很想請春秋解惑。”
葉春秋心頭不由狐疑,道:“不知何事?”
也許劉健想到了什麼,眉頭皺了起來,一臉不可置信地道:“聽說那倭國竟是發現了金山銀山,儲量驚人,有一處礦脈,若是開採,一年的產量,竟不下這天下金銀礦的半數產出,這事兒,現在坊間流傳得甚廣,沸沸揚揚的,老夫自然曉得,坊間流言不足為信,畢竟這事兒太過匪夷所思,大抵是以訛傳訛,春秋,你說是吧?”
葉春秋倒是沒想到劉健竟也是關注瞭如此八卦的問題,不過葉春秋可一點都不覺得只是劉健八卦這樣簡單。
不過說起來,這件事確實顯得聳人聽聞的。
人嘛,總會有一個固有的印象,對於大明來說,他們所看的就是兩京十三省,和諸都司之地,所以在他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