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3部分

是要完了啊。

謝遷深吸一口氣,顯得渾渾噩噩,他與葉春秋,其實平時見不了幾面,可是他一直都是將葉春秋當自己的子侄看待,他知道在這件事中,不是葉春秋的錯,可是代天子受過,又在所難免。

“劉公,李公。”謝遷突然駐足。

劉健和李東陽都不禁駐足,看向謝遷。

便見謝遷一臉的不自然,嚅囁著不知該怎麼說是好。

這是一個性子剛硬的人,所謂‘劉公斷、李公謀、謝公尤侃侃’,這話的意思是,李東陽善謀略,而劉健善於當機立斷,而謝遷則是能言善辯。

一個能言善辯的人,大致就和死鴨子嘴硬的人差不多,這種人很少願意承認自己的過失,可同時臉皮也很薄,不願意求人。

謝遷幾次想要出口,無奈何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

劉健大致明白謝遷的心思,便寬慰道:“於喬,但說無妨。”

“哎。”謝遷嘆口氣道:“這個不成器的小子,惹來這麼大的災禍,真是……真是……罪有應得。只是……論罪,他不當至此,他……是非曲直,想必劉公和李公也瞭然於胸了,他這是代天子受過,可是毀的也是一生的名節啊,若是任此下去,災禍也就不遠了。謝某……謝某……厚顏,這個小子終究是謝某子弟,還望劉公、李公看在謝某的薄面上,搭救一二,伸出援手,他年輕,有不知是非的地方,也望海涵,可是他的路還長著……劉公……李公……”

三人一齊輔佐先帝開始,已歷二十餘載,謝遷的性子,劉健和李東陽豈會不知?謝遷這二十多年來,從未求人,尤其是容請人網開一面的,這一刻把老臉都拉了下來,也讓劉健和李東陽唏噓不已。

劉健亦是嘆息道:“於喬所言甚是,是非曲直,老夫豈會不知,只是施救了他,難道這天下的干係都潑在陛下的身上嗎?”

這是實情,小皇帝比那種欠了一屁股債,帶著小姨子跑了的人都要可恨,可是天子怎能有錯呢?天子沒錯,只能是葉春秋有錯,因為天子是為了去大同尋葉春秋。

這便是癥結所在,讓人覺得可笑又可嘆,偏偏這個節解不開,也是枉然。

聽了劉健的話,謝遷的心沉到了谷底。

李東陽沉眉不語,良久方道:“有司要立即著手。”

劉健不明所以地看著李東陽:“什麼?”

李東陽鎮定自若地繼續道:“問題的關鍵在於而今大勢已成,只要陛下回京,勢必一場熊熊大火勢不可擋,越是包庇,越是拖著不辦,只會讓人誤以為這是陛下袒護,這不正合了外間傳聞的奸佞之臣嗎?所以大理寺要立即接手,讓涪成去辦這件事,先押起來,如此,這火勢就減輕了一些,等過些日子,再暗使人宣揚一下他的功績,葉春秋終究是有許多功勞的,待大家冷靜下來,事後回想,也就不至如此義憤填膺了,春秋可以暫時在牢中避一避,無妨的,只要躲過了這個風頭,起復其實不難,大家所看重的,無非是態度罷了,若是陛下袒護他,若是內閣無動於衷,就不啻是火上澆油,所以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滅火,涪成是劉公的門生,他會知道怎麼做。”(未完待續。)

第七百六十四章:撕破臉(第三更)

謝遷聽了,心裡也覺得有些道理。

眼下要救人,若只是一味地把干係推給天子,這是絕無可能的。

天子再壞,那也是奸臣作祟,你越是往天子的身上推,反而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謝遷頜首:“那麼,就這麼辦吧,躲過這個風頭就好。”

回到了內閣,焦芳已泰然自若地在廳裡吃茶了,四個學士相互照面,各自一笑,也就散去。

焦芳看著李東陽的背影,卻是泛起了一絲笑意,他放下了茶盞,似乎看穿了什麼,卻也只是抿抿嘴,舒服地與書吏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著。

兩日之後,眾臣齊聚大明門。

巍峨的大明門此刻洞開,百官都跪拜於御道旁,等朱厚照風塵僕僕地領著一干人過來,眾人山呼萬歲,只是……卻有無數人淚流滿面,無語哽咽。

雖然此前早有疑竇,可是等得到了確切的訊息,卻知陛下居然是去了大同。

大同啊,那是什麼地方,那裡不是地崩就是疫病,這和去送死有什麼分別。

若是有個什麼好歹,這江山社稷怎麼辦?要動搖國本啊。

許多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起了當初土木堡之變的英宗皇帝,英宗皇帝被太監王振慫恿著御駕親征,卻給大明帶來了一次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