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0部分

造一支下西洋的艦隊,則更加耗時耗力吧,於是面對這樣的困難,不禁就會想,算了吧,太麻煩了,還是關起門來自娛自樂的好。

葉春秋看著劉大夏,劉大夏已經享有了更大的盛名,他此刻依舊淡淡然地坐在案牘後,一副恬然之色,面上甚至帶著若有若無的微笑。

葉春秋甚至惡意地想,劉大夏不是尋常的清流官,若他只是清流官,或許可能是沒腦子,可能目光短淺。

偏偏,劉大夏做過廣東和浙江的布政使,等於是這沿岸兩省的封疆大吏,除此之外,他還從事過軍事方面的職務,一個帶兵打過仗,任職過地方官的人,怎麼會如此的‘任性胡為’之人呢?這顯然有些說不通!

若是鄧健做這樣的事,葉春秋相信,因為鄧健這種人一根筋,認死理,可這人是劉大夏,葉春秋就難以相信了……

此時,葉春秋抿著嘴,依舊直直地盯著劉大夏,而劉大夏聽完葉春秋的話,不但淡定從容,還從容不迫地繼續品著茶,甚至沒有回覆隻言片語。

葉春秋也沒有顯出喜怒,而是繼續道;“事實上,你焚燬這些的原因,只是為了保護某些人,對嗎?劉太保既然做過浙江布政使,那麼勢必知道浙江一直以來都深受倭患之苦,若是當時有造船的資料,大明的備倭衛所能夠能夠造出似下西洋時的艦船,何懼區區的倭寇?想往日,永樂年間時,哪個倭寇敢來造次?你不是害怕下西洋靡費錢糧,不過是因為一旦朝廷再有了下西洋的艦船,從此之後,私商的船再下海,便不能如入無人之境。劉公想必是在浙江任布政使時,就已經和不少本地豪族勾結上了吧,此後劉太保焚燬了海圖,便是為了包庇他們。”

劉大夏垂頭,呷了口茶,卻依舊只是微笑。

葉春秋看著這樣的劉大夏,卻沒有動怒,依舊耐著性子,倒是又想起了一件事來,於是徐徐道:“我聽說,當初張彩與劉太保有嫌隙,還曾和焦芳一起跑去尋劉瑾,說若是抄了劉太保的家,可得邊費的十分之二,結果劉太保獲罪,他們卻是一無所獲,這件事在京中廣為流傳,想必也沒有錯吧。”

這件事本來是劉大夏的一個閃光點,當時劉瑾派人查抄劉大夏的府邸後,卻是什麼都沒找到,於是人人都認為劉大夏清廉,紛紛稱頌謳歌。

可是葉春秋現在想來,感覺這件事有些不太對勁了。

如何不對勁呢?

張彩和焦芳都不是傻子,他們要尋劉大夏的過失,可以說是輕而易舉,而且以劉瑾顛倒黑白的能力,還怕整不死你劉大夏?

可是張彩和焦芳卻說出了一個聳人聽聞的話,只要抄了劉大夏的家,邊費就可得到十之一二,於是劉瑾動心了,他動手了。

而事後卻是一無所獲,這顯然是有問題的,前幾年,張彩和焦芳巴結著劉瑾,怎麼敢欺騙劉瑾呢?因為這個謊言實在太容易被戳穿了,難道張彩和焦芳就不擔心劉瑾覺得他們不靠譜?

可是他們依然用了這個理由,認為劉大夏家裡藏著巨大的財富,既然如此,顯然這兩位一定是有一定把握的。

偏偏,一無所獲,讓劉瑾很是沮喪。

那麼不排除的可能就是,劉大夏確實家裡有座金山,可是呢,劉大夏這樣的人物,必定事事謹慎,深知自己和劉瑾關係不好,想這劉瑾遲早會對自己動手,於是這些財產早已被他轉移了,若是別人,想轉移鉅額的財產或許不易,可若是劉大夏的背後有一個私商集團,顯然是容易得多了。

抄一人家,就可彌補九邊上百萬大軍的軍費,這句話說出去實在是聳人聽聞,可是現在,葉春秋卻信了,不信也不成哪。

面對葉春秋一次次的質問,劉大夏依然是好整以暇的樣子,他將手中的茶盞放下,終於笑著道:“的確很精彩,鎮國公果然不愧能言善辯,可惜老夫家徒四壁,若是不信,鎮國公大可以叫人來查抄就是。”

一旁的盧文傑也是怒喝道:“哼,鎮國公,你說夠了嗎?劉公是什麼人,這是舉世皆知的君子,你還想效仿劉瑾,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不成?嘿……你若真要學劉瑾,倒不妨試試看。”

(未完待續。)

第一千八十八章:其實 我還想炸

新建文稿(163)

盧文傑得意洋洋的說出這番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你鎮國公有本事學劉瑾,動劉太保試試看。

劉瑾是個宦官,他沒有後代,他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可你葉春秋有這個本事嗎?弘治三君子之一,門生故吏多出他門,誰若是動他一根手指頭,就註定要被釘在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