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並報稱內宮已完全清除。

劉恆也當晚便進入未央宮,仍有宿衛士官十人持朝站端門前表示:

“天子在宮內,足下為何也要進入。”

劉恆便傳周勃前往交涉,守衛才繳出兵器,撤離而去。劉恆方得進入未央宮。當夜,拜宋昌為宿衛將軍,統領南北禁衛軍團,並以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殿中的行政工作。

負責官員也分別依法令,誅殺了呂后所製造的假皇族梁王、淮陽王。常山王和劉弘等人。

當晚,劉恆坐於前殿,舉行朝儀,並大赫天下。

劉恆便是漢文帝,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人民生活最幸福的“文景之治”盛世,便也在這個時候正式展開。

漢皇朝終於更穩定地進入了另一個和平安定的時代。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人類在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便會變成僵硬了。

萬物草木也是一樣,活的時候很柔脆,死了以後則成為桔槁腐朽了。

所以堅硬的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不能發展。只有柔弱的東西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

因此軍隊太強大時,反而成為眾矢之的而難以取勝,樹木太強大了,反會遭到砍伐。

所以凡是太追求強大的,常會居於不利地位。凡較柔弱的一方,反而容易居於上位。

劉邦去世以後,呂后的內心更為不安,她不但無法容忍那些具有威脅性的功臣,連劉氏的諸王也成了她整肅的物件。

由於敵人愈來愈多,愈是不安的呂后只好刻意培植呂氏親黨,讓他們強大,最後還讓呂產、呂祿掌控禁衛軍團,將所有反對力量完全排除在外。

結果到了她臨死的那一剎那,卻仍籠罩在更大的陰影下,甚至要求呂產、昌祿不要參加葬禮,以免敵方乘機攻擊。從惠帝劉盈即位開始,呂后共實際掌權達十三年餘,但她似乎勢力愈是強大愈不安心。

果然在她死後沒多久,呂氏一黨便迅速被消滅了;愈是堅強的,的確也愈沒有生命力。

嬰兒全身柔軟,老人身體僵化,弱強之間的微妙關係,頗值得深思。

在誅呂事件中,表現得最強悍的皇族——齊王劉襄,還有一個堅強無比的弟弟朱虛侯劉章幫助,但最後反而因表現太突出,喪失了繼任大統的機會。

相反地,表現最消極、最謙讓的劉恆,卻成了最後的大贏家。

劉邦大傳……篇後·實用觀點 當暴風雨期來臨的時候

篇後·實用觀點 當暴風雨期來臨的時候

每個集團在形成期的時候,都會患有溝通不良的毛病,外表的客氣和未被完全認同的制度,勉強維持在集團的和諧,但內心的不安及彼此的嫉妒仍不斷地增強中,如果沒有真正的溝通,這種現象持續下去終會引發彼此間的仇恨,以至於崩潰。

但通常領導者都會害怕真正的溝通,而寧可只維持在表面的和諧。因為真正的溝通,各派系的成員必須表示出真正的意見,這種意見非常坦白而強烈,領導者往往會受不了。

所以一般領導者都不願意讓形成期的集團成員,能夠進入真正的溝通。

不過,無論領導者要不要讓成員進行溝通,成員仍會突破壓制地表現出他們的不同意見,這樣子集團便會進入暴風雨期。

在鬥口不鬥力的暴風雨期中,集團成員或許會相互攻訐,甚至口出惡言,破口大罵。但只要不訴諸暴力,或於短期的混亂後有了結果,集團便能重新建立新的規範,並努力去適應它,使集團不斷地成長和發展,以趨於成熟。

不過,成熟的集團會更快速發展,結集更多的力量和成員,使集團進入一個新的成長期。

但如果在暴風雨期彼此攻擊過分猛烈,甚至產生不共戴天的仇恨,拼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集團也有可能趨向於分崩離析。

因此,當集團面臨暴風雨期時,領導者的態度和處事方向非常地重要。

心胸寬廣、有容忍能力的領導者,比較容易度過這個暴風雨期。

早年的劉邦,在這方面比項羽要強些。劉邦集團愈戰愈旺、項羽集團趨於崩潰的原因,便在於劉邦能接受眾人的意見,使集團不因爭執而崩潰。

但建立大漢皇朝後的劉邦,立刻面臨一個較僵化的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