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對現實產生影響的決策。這些決策倒也並非基於現實,而是建立在人們對於現實的理解基礎之上一一一這一點索羅斯將其稱之為人的參與機能。這兩種機能相互對立,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又能相互影響,兩者之間的互動作用採取了雙向反饋的機制形式。

索羅斯顯然是借用了法國語言的文法特色。他採取了反身動詞的結構,這種動詞的主語和賓語都是同一個詞,其中“反射”這種說法和“反映”一語也有點關聯,但卻不能與生理意義上的反射混為一談。

《點石成金》一書涵蓋了索羅斯那些讓人百恩不得其解的思想的全部,他有理由認為,該書是其思想領域中一項最了不起的成就,因為“我試圖表達了反映的想法,這對於我進行市場行為分析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然而,索羅斯也承認,他這種反映理論的陳述也是不完全的。

《點石成金》一書最初幾乎沒有銷路,令出版公司一籌莫展,索羅斯將這種狀況的原因歸結為“沒有幾個人弄得懂我正在試圖說些什麼”。當然,索羅斯也獲得了某些意料不到的收穫,“多少能夠讓我心滿意足了一番。”例如,他與斯但萊·德魯肯米勒的邂逅,就是後者在拜讀完這本書之後找到他的;還有保羅·根德·瓊斯,此翁就曾三令五申,誰要替他做事,就得首先閱讀完此書,並且還得弄明白索羅斯說了一些什麼東西。

然而,索羅斯終究給他的那部宏論帶來了好運氣。當他在美國家喻戶曉之時,《點石成金》一書還真被當成一回事了。居然成為當時美國的暢銷書之一,各大傳媒紛紛炒作,一些學術團體還專門舉辦各種研討會。在出版公司的倉庫裡,原來堆積如山,幾乎形同廢紙的《點石成金》一夜之間價值連城,各書店之訂購單雪片般飛來,令公司頭頭們大喜過望,眉開眼笑。

索羅斯從知識界獲得了某種反饋,暴露了一些存在於他的那套理論中的不足之處。“眼下,我終於意識到了在使用某些字詞,甚至於‘反映’這一術語過程中,很不嚴謹的舉措比比皆是。我既用它去描述存在有深思熟慮的參與者的事件的架構,也用它去描述某些特別事例。其中,雙向反饋機制是一種導致失衡的方式,既中斷了事件的程式,又破壞了參與者的觀點。”

索羅斯認為,其理論的第一要義就在於觀察事物的方式,一種普通理論總有其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效性。第二要義則是一種僅僅只是偶爾間歇才會發生的現象,然而,當它出現時,卻能創造歷史。

就索羅斯普通意義上的反映論而言,本質上,它與有頭腦,明察秋毫的參與者的角色相關聯,當然,也涉及到他的思考與他所參與事件的關係。索羅斯相信,一個深思熟慮的參與者實際上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因為他需要去理解局勢,不幸的是,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個角色。從傳統角度來看,人們把理解這一行為看成是本質上十分被動的一個角色,而具體參與則是一個積極角色。事實上,這兩個角色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這就使得參與者不太可能在純粹或完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任何決策。

古典的經濟學理論假設,市場參與者是依照充分完全理解事物的基礎而從事活動的。這個假設在索羅斯那裡是站不住腳的。參與者的思考影響著他們參與的市場,而市場行為也反過來影響著參與者的思考。這些人不可能得到對於市場全部的知識,因為他們的思維永遠影響著市場,市場反饋也會永遠波及他們的思維。這就會使得對於市場行為的分析比起如果能夠全盤瞭解的假設站得住腳的那種情況,要難得多。

索羅斯慣於向美國的經濟學界發出各種挑戰,他揚言,“經濟學理論需要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因為在經濟運作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一種在很大程度上仍元人間津的不確定成分,沒有任何門類的社會科學能夠指望獲得與自然科學相提並論的無可非議的結果,經濟學也不例外。所以,索羅斯宣稱,對於思維在影響事件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人們必須採取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索羅斯的理論認為,人們習慣於將事件看成是一連串的事實;一個系列伴隨著一個系列,永無止境,沒完沒了。當有頭腦會思考的參與者進入局勢之中,事物的環節並不會將事實直接聯絡上事實,而是將事實與參與者的思索連為一體,然後又將參與者的思索引向下一系列的事實。

要了解參與者扮演的角色,索羅斯宣稱,必須首先弄清楚,參與者的思路不能深陷於具體事物當中而不能自拔,參與者也還得考慮其他人和他自己的思考。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些捉摸不定的因素。換言之,此時參與者的思考就不再與事實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