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定為臺灣保衛戰勝利紀念日,臺灣保衛戰是華夏帝國對這場戰爭的官方稱呼,而日本方面稱呼這場戰爭為“日華戰爭”。
這場戰爭從1896年8月21日林飛率兵進入臺灣開始,到1896年11月26日日軍全面撤出臺灣結束,歷時三個多月,雙方投入總兵力接近十萬,經過四大戰役——龍蛇谷戰役、八卦山戰役、澎湖大海戰和苗栗戰役,最終以華夏帝國全面勝利告終。
這場戰爭讓林飛獲得了寶島臺灣,獲得了二百六十多萬人口和三點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場戰爭標誌著華夏帝國成為地區強國,正式進入國際舞臺,參與大國角逐。
林飛宣佈了臺灣保衛戰的勝利,民眾一片歡騰,他們受夠了在日本人面前點頭哈腰的日子,現在自己重新做了主人,怎麼能不高興?大街小巷鞭炮齊鳴,鑼鼓陣陣,街邊店鋪都擺出了流水席,讓路人盡情享用。更有不少百姓自發上街遊行,舞龍舞獅,熱鬧非凡。
各個方面的經營建設逐步進行,政治方面,林飛建立華夏帝國臺灣省,任命劉永福為省長,其實讓劉永福做省長只是借他的名氣收攏人心,具體各項事務由林飛的部下負責。
林飛把臺灣分成四個行政區,分別為臺北、臺中、臺南和臺東,從華夏帝國選派優秀官員擔任行政區長官,臺灣內部還有各個部族,比如像玉凝霜的部族,圖赫魯那的部族等等,林飛在這些部族裡面建立了自治區,准許其自治,並減免其賦稅。
經濟方面,華夏人民銀行在臺灣設立分行,全面兌換華夏幣,禁止黃金和白銀在市面上流通;進行土地改革分配土地,鼓勵手工業經營者生產,減免商家賦稅等等。
礦產方面,臺灣的礦產資源並不豐富,只有少量的煤礦,鐵礦雖然有,可是沒有開採價值,還有其他一些非金屬礦產,比如砂石,砂石是優質的建築材料,由於菲律賓不缺砂石,所以林飛沒有讓臺灣運輸砂石到菲律賓,而是把砂石留下自用。
臺灣最豐富的就是自然資源,比如耕地、森林、漁場等等,其中臺灣西部平原是天然糧倉,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產量很高,林飛於是決定,把臺灣打造成帝國的大糧倉,以後自己就不用為軍糧犯愁了。
臺灣還盛產樟樹,從樟樹裡面提煉的樟腦和樟油是用途廣泛的工業原料,臺灣的樟樹產出樟腦和樟油的數量很多,品質很好,在林飛時代,臺灣樟腦和樟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林飛決定日後把樟腦和樟油打造成帝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拳頭產品。
文化教育方面,規定臺灣七歲以上兒童必須入學,學習的內容包括漢語、歷史、數學等等,其中漢語和歷史教育以愛國主義為主,著重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進民族團結。
軍事方面,林飛分析臺灣面臨的軍事威脅有兩個,第一,北面的日本,臺灣畢竟是林飛從日本人嘴裡硬生生搶下來的,日本人豈能善罷甘休?雖然說日本海軍已然喪失戰鬥力,可是日本已經透過了《海軍特別建設案》,國會撥款白銀兩千萬兩,用於海軍的建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日本必然會再建成一支強大的海軍,到時候將會直接威脅臺灣。
第二個就是西面的清國,雖然說清國沒有兵力進攻臺灣,可是清國畢竟是潛在的威脅,林飛不敢掉以輕心,尤其是鄧世昌臨走的時候說的那句話——要打也要等袁世凱的新軍操練精熟,更是讓林飛的心猛地懸了起來。
林飛思來想去,決定留下新建成的兩艘龍級巡洋艦——狂龍艦和怒龍艦在臺灣基隆,成立華夏帝國基隆艦隊,監視和震懾日本與清廷;把第三師第九旅留在臺中,直接聽命林飛指揮;在臺北、臺中等重要城市組建守備部隊,修建臺灣東部的花蓮為軍港,花蓮在林飛時代就是重要軍港。
林飛安排臺灣的各項事宜,一直忙碌到12月16日才返回華夏帝國首都——大禹城,大禹城就是原來的馬尼拉,林飛把黃飛鴻帶在身邊,為千代美香治病,把臺灣的鐵路技師也帶上,準備在華夏帝國大規模建設鐵路。
在林飛留在臺灣的這段時間裡,國際局勢又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就是清廷廢除了《馬關條約》,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為了彰顯清廷的功績,沒有說廢約是因為華夏帝國戰勝了日本,而是說負責談判的李鴻章瀆職誤國,褫奪其黃馬褂,罰俸一年。
之後就是日本拒絕撤出遼東半島,日軍第一師團仗著有朝鮮的陸路供給,堅決不撤出遼東半島,德國、法國和俄國也沒有苦苦相逼,日軍就留在了清國,給以後的地區局勢帶來了不可預估的影響。
最讓林飛心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