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7部分

不能只是把眼睛盯著打建奴。順道把可以解決的問題,全部都解決了,確保大明今後幾十年的和平。”

“順道把可以解決的問題全部都解決了?皇兄,張老師,你們要幹什麼?”

“皇弟,你知道八白宮嗎?”朱由校問道。

“當然知道,那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原為全體蒙古人供奉的“總神祗”—八白宮(室),即八座白色的氈帳,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

這是所有蒙古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

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臣在克魯倫河畔曲雕阿蘭舉行忽勒裡臺大會,於8月24日成吉思汗之子察合臺、拖雷,遵照父汗遺囑,推舉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即大汗位。窩闊臺即汗位後,繼續了對父汗的祭奠活動,並蒙古都城哈剌和林建成後在那裡建立了祭祀宮,繼續由成吉思汗原來的警衛部隊兀良合人負責守護與祭祀。

窩闊臺可汗之後,在貴由可汗(1206—1248年)、蒙哥可汗(1208—1259年)時期,同樣繼續了成吉思汗的祭祀。從窩闊臺到忽必烈這一段時期,因征戰頻繁,成吉思汗祭奠也一直處於較為簡樸的傳統祭奠。

1260年(中統元年)3月24日,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開平自己宣佈即汗位,是年5月19日建元,諡號元世祖。1263年(中統四年)將開平府升為上都。1264年(至元元年)7月,忽必烈經過四年的爭奪政權鬥爭,終於打敗了經過蒙古忽裡勒臺大會推舉稱汗的幼弟阿里不哥。8月,將蒙古都城從哈剌和林遷往燕京(今北京),改燕京為中都,1272年(至元九年)改中都為大都。

隨著大蒙古國政治中心的遷移,在上都城西北郊建立了成吉思汗祭靈宮,時稱“失剌斡耳朵”(黃色宮殿)。

1266年(至元三年)10月,忽必烈在元大都建立太廟,聽取丞相伯顏、安童提出的“祖宗世教,尊諡廟號,增祀四世。各廟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議定”的建議,叢集臣議,確定廟號,祭祀制度等。忽必烈善於採納身邊的漢臣意見,所以元朝時期,首次為成吉思汗建立祭祀廟,成吉思汗祭奠中有了一定的漢文化成份。

忽必烈在大都建立的太廟,定為八室,其八室內供奉的神主為:

列祖神元皇帝也速該把阿禿兒,皇曾祖妣宣懿皇后斡額侖;

太祖聖武皇帝成吉思汗,皇祖妣光獻皇后孛兒帖格勒真;

太宗英文皇帝窩闊臺,皇伯妣昭慈皇后脫列哥那;

皇伯考朮赤,皇伯妣別土出迷失;

皇伯考察合臺,皇伯妣也速倫;

皇考睿宗景襄皇帝拖雷,皇妣莊聖皇后唆魯和帖尼;

定宗簡平皇帝貴由,欽淑皇后海迷失;

憲宗桓肅皇帝蒙哥,貞節皇后忽土格臺。' '

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八室的同時,在上都也建立了成吉思汗祭祀宮殿。忽必烈欽定太廟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並每年帶黃金家族成員到上都,參加蒙古傳統祭祀活動。

隨著成吉思汗幾位夫人及黃金家族成員的相繼去世,祭奉的白色宮帳逐漸增多。受八間太廟的影響,成吉思汗白宮也就被稱之為“乃蠻查干鄂爾多”,即“八白宮”。

約1460年,守護、祭祀成吉思汗宮帳的部落鄂爾多斯部於明天順年間從漠北高原開始進入寶日陶亥地區(即黃河河套平原)。

1469年(明成化五年)滿都魯率蒙古鄂爾多斯部入套,八白室也隨之遷入套內。

1496年(弘治九年)鄂爾多斯部大量入駐寶日陶亥地區,成吉思汗漠北的奉祀之神和四大鄂爾多也隨著鄂爾多斯人逐漸遷移至該地區,與始建於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合併,形成諸多白色宮帳,俗稱八白宮(室)。

1510年左右,達延汗統一蒙古各部後,曾在八白室前舉行盛大的祭典。此後鄂爾多斯部便由達延汗的孫子袞必裡克墨爾根濟農統領,駐牧於河套地區,並在這裡供奉八白室。河套地區從此才被稱為“鄂爾多斯”(意為有諸多宮殿的地方,來源於成吉思汗宮帳“鄂爾多”(斡爾朵)一詞,即指有成吉思汗八白宮等諸多鄂爾多的地方)。

1649年(清順治六年),成吉思汗後裔、鄂爾多斯濟農、伊克昭盟首任盟長額璘臣將八白宮及蘇勒德等聖物,從黃河南岸的伊克召遷移至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