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我不是內行?
另一邊,鄭宇聖點了點頭,他也認為這一點很可疑:“所以,如此變態的兇手,應該是長時間與李美羅接觸的人。”
金允浩讚賞的看了一眼鄭宇聖,接著轉過頭透過門窗看向屋內:“與李美羅長期接觸,並且有著重大情感糾葛的,就是屋內的這4位。”
“是誰?”男子注意力立馬被轉移,追問道。
金允浩莫測一笑,頭也不回道:“鄭宇聖檢察官,你來猜猜。”
“金孝善?”鄭宇聖不確定道。
金允浩嘴角的笑容驟然:“正確。”
“啊?”鄭宇聖驚訝。
“……”男子雖然沒說話,可他攥緊的拳頭以及皺起的眉頭,顯示著內心的驚訝。
金允浩悠悠的解釋道:“第一,她同李美羅關係極其密切,是李美羅的下屬兼好友。符合作案條件。
第二,她在案發時,並沒有證人。
第三,她的口供問題最大。”
“口供的問題出現在哪裡?”鄭宇聖猜測兇手是金孝善,就是因為他感覺聽金孝善陳述時感覺很不對勁,可是哪裡不對勁,他一時間還沒有琢磨出來。
金允浩指點道:“翻看一下口供檔案,看看其他人都是怎麼說的。
張美琳:想不到她那麼好的一個人居然會……
韓有利:哼,她死了也是活該……
姜銀宇:我實話實說吧……
鄭宇聖複述後,金允浩解釋道:“她們每個人在回憶李美羅的事情時,都是從情感方面說起,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因為情感,才是引導一個人回憶的最重要的條件。情感才是讓人記憶最深刻的。
我們來做個小實驗,請問這位準將,請你說說之前我們爭辯時候的事情。”
男子配合道:“哼!有什麼好說的,你佔理,所以你贏了。”
想了想這是個小實驗,男子又補充道:“經過就是我希望憲兵偵辦樸金志的事情,而你不讓,經過10多分鐘的協商,最後我們達成了一致……”
“停。”金允浩揮手打斷:“聽聽看,准將在回憶具體事件的時候,首先是‘哼’了一聲,他在表達自己的情感。
因為我讓他記憶猶新,他在對我表示不滿。之後,他才開始解釋具體經過。
這是正常人的敘述方式——靠情感引導。
如果是靠時間引導,那麼回答就是:我遇到了一位次席檢察官,我要帶走樸金志,他不讓。然後我感到很氣憤,開始對他不滿。我決定要參與此案,盯著他辦案。
聽聽看這種以時間為引導的回答,是不是感覺非常彆扭?”
男子想了想,確定的點了點頭。
而鄭宇聖想到的更多,他立刻重新翻看口供記錄,在開頭部分,他找到了金孝善的回答:11點多,我和李系長收齊了員工下個月的餐飲費,然後…
金孝善的回答方式很特殊,完事是按照時間軌跡來說,而並非是情感記憶。
不過,這只是其中一個疑點。
金允浩繼續解釋道:“再看看她之後的回答。”
金孝善:我先給自己泡了杯紅棗水,過了十多分鐘才感覺好些,隨後我將空杯子到桌子上,之後才躺下休息……
“這份波瀾不驚的口供最大的疑點就是最後幾句話。
解釋的太詳細了,就連將杯子放到桌子上,她都要說的清清楚楚。而正常人,是不會這麼回答的。
金孝善說的這麼詳細,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口供聽起來更加真實、可信。
也只有真正的兇手會特別在意這一點,她希望獲得別人的信任,從而隱瞞犯罪事實。”
金允浩說出了金孝善身上最大的一個疑點。
其實在分別審問4人的時候,金允浩一直在留心觀察他們的表情。
看到金孝善偽裝出的痛苦表情,看到她談起李美羅時流露出隱隱的恨意,那時金允浩就對此人上心了。
之後金孝善回答時,出現了非常多的說謊表情,尤其是在複述不在場證明時,說謊表情更是集中出現。
所以,當時金允浩就對金孝善產生了嚴重懷疑。
至於其他3人錄口供時也出現了說謊的表情,但這些謊話卻與本案無關。
比如:張美琳在複述不在場證明時就說謊了:她上午10點到12點並不是去休息,而是去跟其他人幽會去了。
這點也從後來的監控錄影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