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說。 所以我們的文化到了今日這個地步,不是偶然的,是幾十年來大家疑古,隨便拋棄了傳統,拋棄了前人的經驗,輕視前人的學問,結果變成這個樣子,所以信而好古,是保持歷史人生的經驗,孔子對此,持以非常慎重的態度,實在了不起。可是他還謙虛地說“竊比於我老彭”。
老彭是兩個人。老,是老子;彭,是彭祖,名彭海В�詮糯�氖妨仙希�話閎慫鄧�盍稅稅倌輳�欠裼姓飧鋈耍�們也晃剩�湊�諡洩��澄幕�校�幸懷っ�先私信硨'。孔子下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想向老子、彭海Э雌搿!≌飭礁鋈碩際牆泊�澄幕���沂淺幀笆齠�蛔鰨�哦�黴擰鋇奶�取W芏�災���扔謔親暈矣哪�擔骸拔頤揮惺裁戳瞬黃穡�皇且桓隼瞎哦��選!�
接著又說他作學問的態度和教學的精神,就是說明他自己人生的志趣。
347
433論 語 別 裁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默而識之”
,學問要靠知識來的,這裡的“識”在古代文字中是與“誌、記、志”字通用,所以“默而識之”這句話就是說:作學問要寧靜,不可心存外務,更不可力求表現,要默默然領會在心,這是最要緊的。“學而不厭”
,他自己說作學問的志趣永遠不厭倦,這在文章上讀起來很容易瞭解,乍看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深深體會一下,孔子的學問就在這裡。 雖然非常平凡,但要知道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平凡,能安於平凡是很難的,這也是“人不知而不慍”的引伸。 以自己的經驗來證明,假如發狠學一樣東西,肯下工夫去學習,最多努力一段時期,就不能繼續不倦的去搞了。 所以一生能夠學而不厭,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像寫毛筆字、打太極拳,開始很有興趣,再繼續下去,到快有進步的時候,對自己的毛筆字,越看越討厭,簡直不想看;打拳也打得自己不想打了,認為學不好。 這正是一個關鍵,是個進步的開始,可是大多數都在這種情況下厭倦的放棄了。 因此,就覺得孔子這句話,的確了不起。另一點便是“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 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但是如果“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一苦也!”教育的事有時真使人厭倦不堪。 尤其是現在青年的教育,從小底子打得太差了,幾乎必須要重新打基礎。 所以一個真正的教育家,必須要有宗教家的精神,愛人愛世,須要有捨身飼虎、入海救人的犧牲
348
述 而 第 七53
精神才行,又像是親自施用換心術硬要把自己的東西,裝到他的腦子裡去的這種心情。 但有許多學者有了學問,卻當成千古不傳之秘,不肯教給別人。孔子這三句話,表面上看是很容易的,做起來就非常難。後世為人師表者,可以將這幾句話作成格言,在碰到厭倦的時候,提起孔子這幾句話,在肚子裡臉紅一下,馬上自己改正過來。 孔子在接著這三句話之後便說:“何有於我哉?”翻成白話,便是說,我沒有什麼學問,只不過到處留意,默默地學習中,我把它強記下來;求學問不厭倦;教人也不厭倦;但是除了這三點以外,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沒有。 就是這個意思。 可是這三點都是真學問,我們大家都很難做到,所以我認為這篇是第一篇《學而》的引伸註解。
夢中的憂樂
接著是講為學與為政的道理。 孔子對於時代風氣的衰變非常憂慮,所謂憂國憂民,他憂的是什麼?這裡說: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就此四項的內涵,已足以陳述孔子當時憂天下、憂國家、憂民族、憂文化衰頹變亂的心情。 這種心情,到了現在,又壓在我們的心頭。 孔子說,那個時代不得了,一般人不講修養自己的品德;只講現實,不講求真正的學問。 正像這個時
349
633論 語 別 裁
代,教育儘管普及,可是人們都不喜歡讀書,甚至連買書都不願意。 現在出的書都是小本,褲袋裡可以放的,不是讀書,是坐在公共汽車上摩擦,搞破就算了。不像我們以前讀書,要反覆背誦的慎思明辨。 現在的背書,並不是以所背誦的書成為自己的學問,而是作臨時應付考試之用,偶然也啟發了許多似是而非的思想,知道了很多的知識,過去是讀書,現在是看書,看過就行了,其實不深入。 知識不一定就能成為學問。最可怕的是,聽到了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