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7部分

而張鳴卻是一舉成名了,成名的原因正是他的奏書,這份奏書先是譏諷了弘治朝的所謂盛世,隨即又是掄起棒子就往柳乘風頭上砸,天下人誰不知道,現在這天下什麼人都可以得罪,就是不能得罪柳乘風,得罪了皇帝,皇帝終歸還是要擺出一副開明的樣子,不會和你一般計較,就算生氣了,至多也不過讓你挪挪屁股到南京去上班而已。可是你要是得罪了錦衣衛指揮使這個特務頭子,更不必說這個傢伙還是皇帝的親女婿,是一向心狠手辣的角色,那就不是這麼簡單了,柳呆子是殺過人的。

可是張鳴不但罵了,而且還化筆為刀,等於是狠狠的抽了柳乘風兩個耳刮子,這一巴掌打的也是夠響亮的,絕對能教人記憶猶新。更不必說,奏書裡還在挖柳乘風的牆角,徹底否認柳乘風的聚寶樓和聚寶商行,更是直接挖柳乘風的根基,指出重商的錯誤,這一條條,都足夠柳乘風尋個理由把他活埋了的。

這個張鳴實在大膽。

可是大膽的同義詞就是風骨,小民們提起這個人至多也就乍乍舌,說此人吃了熊心豹子膽,可是在清議裡頭,卻都是盛讚他不畏殲邪,有浩然正氣。

於是,書呆子們就發威了。

朝廷裡頭固然多的是老油子,可是不要忘了,這京師裡頭還有一批官,他們涉世未深,剛剛步入仕途,有的剛剛補入都察院或者在任上任職,有的或許還在翰林和六部裡頭做庶吉士或者觀政。

說白了,這些人都很年輕,閉門苦讀了幾十年,一朝步入天子堂,雖然有了做官的覺悟,但是還沒有練就到做官的種種手段,仕途艱險他們不知道,卻知道一個道理——聖人之道。

什麼是聖人之道呢?所謂聖人之道其實就是所謂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個道理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不過幾乎可以一致的是,他們對眼下這種商賈大行其道的風氣是最不滿的,因為四書五經裡所描繪的盛世並不是如此,在他們的世界觀裡,眼下的天下已經走火入魔,當他們看到了張鳴的奏書,一下子便撥雲見曰,彷彿一下子看到了真理,因為張鳴所說的話,所陳說的內容,幾乎和他們心中所想所念並無二致,現在張鳴張大人已經做了先驅,已經寧願拋棄了自己的身家姓命去抗爭,他們豈能閒著?

不絕不能,他們是什麼人,他們是天子驕子,他們是聖人的門生,是禮義廉恥的捍衛者,他們這時候不站出來說話,何時站出來說話?

他們肩負著極大的使命感,覺得自己的精神已經昇華了,在他們的眼裡,他們看到的是一個醜惡的世界,他們推開自己的書窗,發現外頭盡是銅臭和汙穢,這哪裡是他們書中所讀到的那個遠古盛世,書本里的那個盛世,人們應當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禮義廉恥,每一個從不會去追逐銅臭,那個時候就是三皇五帝時期,那時候的民風淳樸,那時候的君主都很開明。可是再看看現在,這裡實在是骯髒極了。

既然如此,那麼為何大家不效仿這張鳴,一道抗爭,當今皇上聖明,只是被小人矇蔽了,只要大家肯出來說話,陛下定能醍醐灌頂,幡然悔悟,罷免柳乘風一切官爵,將他打發到最邊遠的地方,重新修政,還這天下一個公道。

他們就是這麼單純的想的,他們認為道義站在自己一邊,於是乎,又是無數的奏書遞交入了宮,這些奏書比之先前的奏書更加激進,所言的內容幾乎和張鳴並無二致,只是文筆不同,所採取的語句不同而已,他們用對這個世界的憤怒化作了自己的筆下的文章,又借用這文章化身為刀,彷彿這柄刀只要呈入宮中,就可直刺柳乘風的心臟,將這骯髒的黑暗世界劃開一個口子,讓曙光透進來。

一封封這樣的奏書,如雪片一般的湧入宮中,當然,除了那些天真的書呆子之外,其中也不乏有些以直取名之輩混雜其中,他們都是老油子,一見這張鳴一下子名動天下,頓時也都起了小心思,你張鳴是什麼東西我們會不知道,你考的有我好嗎?官有我大嗎?不就是寫了一篇狗屁奏書一下子成了別人眼中的諍臣賢士,收穫了這麼偌大的好名聲?你會寫,我就不會寫?

這種人是最無恥的,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哪邊倒,至於臉皮,臉皮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通政司那邊,幾乎是一箱箱的奏書搬進宮去,內閣這邊,李東陽情知不妙,立即請劉健來商量,劉健慢吞吞的喝著茶,一面聽著李東陽將外頭的事道出來,這些言辭激烈的奏書劉健也知道,他雖是內閣大臣,卻禁不住這種奏書,京師這麼多官,也不可能做到整齊劃一,現在這麼多奏書上來,分明是想把這水攪混,是有人暗中在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