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2章 贊拜不名天子迎

前面幾道賞賜,都還正常,加封太尉、賜實封千戶,中書令兼吏部尚書,武懷玉的功績足夠匹配這些賞賜。

武懷玉此前也檢校過中書令,民部兵部尚書也都兼過,就算晉封三公之首的太尉,也不算特別。

可後面那兩道旨意,

賜國姓,封郡王,

這就讓人心驚了,此時既非開國初爭天下之時,也非是王朝社稷危亡之時,異姓臣子封王不合時宜。

“早幾年,陛下頒詔宗室、功臣世襲刺史時,不是曾還頒過一道詔令,非李氏不王麼?”牛進達道。

武懷義點頭,“所以第四道旨意,是賜國姓列屬籍。”

非皇族不王,其實也是從漢朝開始的,漢高祖劉邦臨死前,與眾臣殺白馬盟誓,非劉不得稱王,非功不得封侯。

劉邦跟大臣們約定,只要大漢帝國存在,大臣及後世子孫永保富貴,其次,非劉姓皇族不能封王,否則天下可以共同攻擊,而沒有軍功者不能被封侯,否則天下可以共同誅滅。

大唐開國初,也封了不少王。

比如涼王李軌、吳王杜伏威、燕王羅藝、彭城王劉季真、北平王高開道、定襄王胡大恩,以及義安王李孝常等。

這些封王,李軌和李孝常雖姓李,但也非皇族宗室,其餘的更都是異姓。

李淵為爭天下,封這些人為王,卻也都還採用了賜國姓,列屬籍的做法,就是把他們都變成皇族李家人。

不過這些人沒有一個下場好的,胡大恩是戰死,其餘如杜伏威是暴斃長安,李軌是後來被手下叛亂擒送長安處死,其餘則都是叛亂被誅。

“二郎你必須得儘快進京了。”懷義道。

武懷玉聽到自己封王的訊息後是想辦法不進京,不趟這渾水。但阿兄卻讓他趕緊進京,逃避不是辦法,必須得正面面對。

“是得立馬進京,最好是馬上寫一道奏疏,向陛下辭拒封王。”

老牛倒沒說要辭賜姓。

大唐皇帝很喜歡給臣子賜國姓,不僅是給藩屬邦國首領賜姓,同樣也給功臣賜姓。

突厥契丹奚吐谷渾党項待諸多首領都賜姓封王,但那畢竟是外藩臣子。

而朝中臣子賜姓除了那些已經死掉的王,如今最有名的當屬兵部尚書李績了。

李績原名徐世績,是瓦崗的三當家,後來李密上瓦崗火併了翟讓,李績出鎮河北黎陽。李密與王世充大戰兵敗投唐,瓦崗還佔有河南河南許多地盤,仍有許多兵馬,

李績率部獻地歸唐,朝廷本來也是賜封徐世績國姓和王爵的,後來他一再辭讓,朝廷才封他和他父親俱為國公。

多年進去,

當年的瓦崗三當家,如今也進入朝堂中樞,成為兵部尚書,距離宰相也僅一步之遙了。

功臣賜姓,這其實在當今人眼中是一大很值得自豪的榮耀。

畢竟李是國姓,尤其列屬籍,意味著就跟皇族編入同一譜,那就是皇族宗室了。

但武懷玉倒不在意,或者說並不喜歡賜姓。

姓武挺好的,沒必要接受賜姓李。

換句話說,武懷玉如果拒絕賜國姓,那麼他也就沒資格封王。

“阿兄覺得陛下這接連五道旨意,究竟是何意?”

揣度聖意是不敬行為,但三人只是私下說。

“不好說,但肯定非是真要封你為王。”懷義直言。

老牛也點頭,“或許陛下先揚後抑?你此次立功太大,功高難封,可不封也不行,所以陛下乾脆先撥高,賜姓封王拜太尉,”

潛臺詞是皇帝本不想封,但又怕人說,乾脆故意往高了封,這樣必然會有許多人反對,到時皇帝順水推舟收成旨意,那這就不是皇帝不封了。

甚至是故意這般捧起,到時肯定會有人反對,甚至攻擊武懷玉的一些錯誤,那時順勢讓有司調查,有些錯誤是事實,那有司定罪,再以功抵過,這樣一來,最終不需要給武懷玉什麼高封重賞,也無須怎麼嚴懲重罰,

多賞賜點金銀田宅奴隸馬匹啥的,頂多再以功別封一二兒子,這事也就算了結了。

武懷玉覺得老牛的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他看似個老粗,但粗中有細。

“這樣說,現在長安城肯定都在熱議我,肯定也有無數官員在彈劾我,等我一進京,這輿論沸騰,陛下到時就得讓朝廷有司派人詳細調查了。”

皇帝這招就是要把他捧起來做個高高的靶子,讓大家集火他。

未必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