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1章 虎口奪食惹眾怒

高州,

高涼。

高涼嶺上,

高州都督馮智戴正跟楊公相約打獵,兩人一身獵裝,帶著眾多家丁奴僕,架鷹牽狗,

今天二人收穫皆豐。

“馮都督可知這山為何叫高涼山?”楊松指著群山問。

“楊公這可難不倒我,”馮智戴哈哈大笑,“高涼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涼,而高州便因高涼得名,在南朝梁時正式建州。”

先有高涼山,再有高涼郡,然後有高州。

“我們楊家當年原籍河南,五胡亂華之時,遷移南下,我們家族從閩西進入南粵,一路隨客家群落遷至高涼,在此曾定居數代,後來才遷到北邊竇州的阿公髻山麓,

在那開基立業,繁衍生息。”

楊家比馮家先來高涼,馮家當年南渡,是先在廣州新會登陸落腳,後來因任官高涼,才遷移過來定居。

其實貞觀之前,楊家所在的阿公髻,也就是當地人所稱的楊公嶺這帶,也是屬高州的。

只是後來划進竇州。

楊公嶺所在的馬貴鄉,位於雄偉秀麗的雲開大山粵西第一高峰大田頂,和粵西第二高峰棉被頂南麓,

馬貴楊公嶺,向為高涼北部要塞,

早年嶺南聖母冼太夫人就曾領兵與楊家祖上在此據險屯兵,參與平定侯景之亂。

後來楊家還在楊公嶺建立了地母廟,以紀念那位聖母。

馬貴楊家和高涼馮家的關係,也是世代聯姻的緊密盟友。

這位楊松,花白鬍須,年過花甲,武德年間曾任刺史、拜金紫光祿大夫,如今是致仕在鄉,但影響力很大。

今天兩人說是相約狩獵,其實還是為了談事情。

“聽說武相公回嶺南了,人在廣州,沒有邀高都督過去嗎?”

“沒有。”馮智戴如實道。

馮楊兩家是世交,楊松和馮盎向來以兄弟相稱,馮智戴還得稱楊松一聲世伯。

“聽說使府下了公文,嶺南諸州以後得按兩稅新法納稅,而且還得把三分之二的稅賦上繳,只三分之一留州?”

馮智戴有些無奈的點頭,“嗯,這是朝廷的旨意,觀察使府轉發諸州,今年兩稅,夏稅過了不徵,但秋稅要徵。

現在下文讓各州務必完成秋稅上繳,使府還要派稅吏下來監稅,”

其實楊松也早確認了此事,

他今天要跟馮智戴談的當然不是這個,而是要如何應對。

這個兩稅法跟楊家當然也息息相關,畢竟僅是一個按畝徵收的地稅,就不是小數,戶稅按財產徵收但有上限,倒無所謂,可工商市稅等等,這些卻又是很大一筆。

這是大變革。

前幾年朝廷試行的稅法,按戶徵收,上戶也不過一石二斗米,夷獠更是減鬥,可以說可以忽略不計。當然,楊家這樣的大戶,向來跟馮家這樣的豪酋關係密切,所以每年其實在稅外,也要給馮家上貢不少。

但不管怎麼算,以往的那種約定俗成的上貢,都不算多。可如果按現在武懷玉所公佈的稅法,

那楊家這樣的地方豪強,那要納的稅就多了,楊家田地眾多,按畝徵收就是一大筆,而楊家也還開礦冶煉,又還開有集市,有商隊販貨行商,甚至也賣鹽,是沒有鹽引的私鹽。

其它諸如種甘蔗熬糖,私釀酒水販賣等,那都是一般操作了。

要是全都得徵稅,很大一筆。

這事影響的當然不只是楊家這樣的豪強,馮家這樣的嶺南土皇帝受影響更大。

一來官面上,他們馮家本來控制高府八州甚至是海島四州,都督刺史縣令等基本上是他們馮冼兩家的人,徵收上來的稅,說是公用,其實不也還是他們在用,養官吏養兵馬,都是他們的勢力。

現在一道公文,就要拿走三分之二的稅,

於私,馮冼等家族,也是地方上最大的土豪地主們,其它工商礦業等也是他們為主,依法徵稅,那他們還是出的大頭。

“武相公真沒邀你去廣州面談?這麼大的事情?”

“沒有,連信都沒有一封。”

兩人坐在山嶺上,陷入沉默。

“使府公文說今年秋稅,須在十一月底前完成,”

楊松捋捋須,“朝廷手伸的越來越長了,不僅對獠蠻窮追猛打,調過頭又向我們下手了。”

馮智戴也只能是一聲嘆息。

“馮公在長安可有信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