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
聽說在三原就種了一萬畝,甚至連萬年縣的樊川這樣的稻田川,都挖溝曬田種上棉花了,
一畝地種的棉花,能織十匹棉布,值九十匹絹價呢,這賬武相公倒是算的精細。”
李世民沒打斷王珪,只是笑望著懷玉。
“王公,賬哪有你這樣算的,上好的棉花一斤,也才七文錢,塬上的旱地種棉,多數也只能得皮棉十八九斤而已,”
值錢的是附加價值,好比同樣的蠶絲,也可以加工成不同的綢緞綾絹錦繡等,價格相差幾倍幾十倍。
王珪馬上道,“七文錢一斤啊,那一畝花也能值一百多錢了,現在新粟一斗才五錢呢,你一斤花比一斗粟還貴許多,”
懷玉對這老頭沒啥好態度,太原王氏又如何,曾拜宰相又咋了,你故意這般針對敵視,懷玉也不客氣。
“陛下,今年臣在三原縣的三個塬上,種了一萬畝地棉花,這些地都是缺水乾旱的塬上,以往也只能種粟和蕎麥,畝產也就一石左右,收穫後還能種季雜糧,完全看天吃飯,就算關中豐年,塬上都經常因乾旱歉收,
這一萬畝地,基本上是租給當地村民佃種,收成對半分,如果收成好,武家最多也就能拿到五千石粟租子,但實際上塬上向來較窮困,租武家地的村民們,最後總是要欠些租子的,能夠實收到七成租就是好年頭了。
村民佃戶也難,佃地辛苦一年下來,還要扣掉種子,上交租子,甚至是其它一些花費成本,這到手的糧食,甚至都不夠口糧。
幸好這幾年有祥瑞種子,土豆紅薯這些粗糧能搭著解決些口糧,勉強果腹,但要說想過好,太難。
畢竟土地貧瘠,地裡就只能產出來這麼多,現在糧還這麼不值錢,”
“臣引進棉花在塬上種植,跟佃戶們也是互利,就比如說今年這地,武家讓佃戶們種棉花,武家不僅提供種子,還派莊頭把式負責指導怎麼種植管理,而且承諾不管棉花收成如何,我們到收穫後,是每畝給他們六鬥粟谷的,且免了租,
他們今年是等於幫我們種,旱澇保收,甚至比往年好收成時,都還能多收一斗粟。
這棉花采摘、去籽、彈棉花,以及後續的紡絲、織布、印染等加工,我們也是優先僱傭了那些佃戶村民們,他們還能又拿到一份工錢,”
“王侍郎說我種棉花織棉布賺錢,這臣承認,但從種棉花到採摘再到去籽、紡紗織布、提花印染等等,中間還有許許多多的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還有諸多人工、物料等成本開支,
就說這最好的上等棉花七文錢一斤,但採摘、去籽可也很費人工,費時費力,何況一畝地產出一二十斤皮棉,其中能達到細上等的並不多,其它等級的就沒那麼值錢。”
武懷玉跟皇帝並不是在算賬,而是告訴皇帝,武家的這個棉花種植,在種植和加工的諸個環節,是帶動了鄉里百姓們賺錢的,甚至產出的棉布,也是向朝廷上繳了稅收,
朝廷得稅,鄉民得活,武家得利,這樣的好事,有什麼可指摘的,難道一畝地能產出幾百幾千錢不幹,卻非要種出幾鬥糧食來,
難道讓鄉民們能夠增加收入不好,非要讓大家飯都吃不飽?
因地制宜,
多個方向發展,最後大家日子過好了才是真的,
至於說糧食缺口,關中糧食自給不夠,不是還有江淮山南甚至河南河北河東等等諸地,糧食本身也是一種商品,長安又不是沒辦法把這些糧食運過來,只是增加點成本而已,
所以長安其實並不缺糧食。
關中也不缺,根本沒必要那麼擔憂,假如說關外的糧食不能運進關中來,那個時候就考慮的不是糧食自不自給的問題,而是這個帝國已經到崩潰階段了,要考慮的就是其它更重要的生死問題。
“你把自家佃給佃戶的地,又跟佃戶包過來,讓他們幫你種棉花,你卻付給每畝六鬥粟?”
“嗯,不用他們出種子,不用他們出肥料,甚至採摘的時候,還是另外按畝算工錢的,棉花采摘後,工坊加工,也還僱傭他們做事賺錢,”懷玉道。
李世民聽了目光炯炯有神,佃戶們不僅旱澇保收,而且比最好的時候,都能一畝多得一斗粟,採摘棉花,棉花去籽等又多了賺錢機會,甚至紡紗織布彈棉花等也有機會參與、賺錢,裡外裡,今年三個塬上幫武家種棉花的百姓,實際收入比去年要高出了不少,
“百姓不僅到手的糧食多了,而且多了賺錢的活計,最後手裡還能多些活錢,這都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