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兵馬大權,背後又站著大唐這座大山的安祿山,先立個王族子弟當國王,他掌握安國大權也極可能,
等時機成熟,安祿山到時再自己當國王,也不是不可能,對大唐來說,這也未必就是壞事,關鍵是安祿山得能掌控安國局面,他的掌權能給大唐帶來利益,那麼他當國王,也是可以支援的。
武懷玉不就把自己義子石守信,直接送上了安國國王之位?
朝廷不也是同意並正式冊封他為國王、都督、大將軍,甚至還把位宗室縣主賜婚給他。
武懷玉已經給安祿山指了一條明路,
但能不能走通,還得看他的本事。
武懷玉相信安祿山有這個野心,也有這個能力,留在安西軍,以他的性子可能還會闖禍,他不在安西不能罩著他,下次闖禍可就不一定保的住。去安國,搏一搏,說不定還能搏出個安國王來。
對他而言,對大唐而言,如果真走到那步都是好事,
一個自己人當了國王,總比突厥人當國王,或是粟特人當國王更符合大唐的利益。
甚至對武懷玉而言,有個在河中地區當國王的義子,也是好處多多,不管是絲路上的貿易,還是說為武家再留一條退路啥的,都挺好。
“我能為你做的也就這麼多了,接下來的路你自己好好走,”
安祿山跪下磕頭拜謝。
“豬兒,有句話我要提前跟你說清楚,就算你將來真當上了這安國王,你也要牢記你原本的出身,一定要忠心大唐,切切不可背叛大唐。”
“請義父放心,如果我安豬兒真有那樣的一天,我和我的子孫都會世世代代忠誠大唐,也會世世代代牢記義父和武家的恩德的。”
第二天,
武懷玉再次召見了訶陵迦,跟他密談了半日,期間把安祿山也召去,三人談了許久,
最後結束談話出來喝茶的時候,三人都面帶笑容。
訶陵迦找到了靠山,得到了武懷玉明確的許諾支援,甚至派出了他極能打的義子安祿山前去安國幫他招兵買馬訓練統帶,甚至還願意為他牽線搭橋,幫他從大唐朝廷兵部、軍器監、衛尉寺幾大軍工衙門那裡下訂單採購軍械。
未來,安祿山會幫訶陵迦招募、訓練一支五千人的安息州團結兵,這是安國粟特人自己的武裝,是會忠於訶陵迦,支援安國王族的兵。
安國復辟指日可待。
而安祿山也向著自己的目標又邁進一大步,他在武懷玉見證下,與訶陵迦正式焚香結拜為兄弟,也獲得了河中都護府安息州團結兵教練使的官職。
訶陵迦甚至還要把親妹妹嫁給他。
很快,
安祿山便跟隨訶陵迦返回河中,他們還在這邊招募了一支傭兵,有一些是安西兵的子弟,有些是一些傷殘的安西退伍兵,他們跟隨安祿山去安國闖蕩,充當教頭、軍官,會有不錯的糧餉,訶陵迦也會給他們分田授地,甚至給他們娶妻納妾。
他們也還招募了一些這邊的粟特人,尤其是一些柘羯武士。
這支隊伍離開龜茲的時候,走的還是比較靜悄悄的,武懷玉甚至都沒去送。
但武懷玉讓石守信去送了。
石守信跟安祿山都是武懷玉的義子,也是手足兄弟了,本來關係也還不錯。如今石守信是石國國王,安祿山去安國做教練使,他們中間隔了康國和東安國,其實相隔也並不算太遠。
一旦安祿山在安國有事,石守信也還是能夠支援的,就算真到了最壞的地步,安祿山起碼還能跑到石國避避難。
石守信去送行,也是河中石、安兩國的結盟。
接下來的日子,
挺安靜的。
西突厥人都很老實,諸國更老實。
倒是安西大都護府這邊,進入了一輪密集的調整期,幾乎隔三差五的就有長安的命令經驛路傳到龜茲,
在正式拆分安西大都護府前,朝廷對於西域的諸軍鎮、都督、刺史等一些要職,都在調整。
尤其是實際控制的這些都督府州和軍鎮,
宇文成都調任伊麗鎮守使,李克用仍任碎葉鎮守使,而龐彥章不再檢校千泉都督,而是調任於闐鎮守使。
加上石守信兼任的大宛軍鎮守使,
武懷玉義子暫時還是保留了四個鎮守使的位置。
曹欽疏勒鎮守使、曹繼叔龜茲鎮守使、衡智錫為焉耆鎮守使。
朝廷對伊西庭三州內的伊吾軍、天山軍、瀚海軍三鎮,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