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懷玉對大石城這地方一眼就愛上了。
依山傍水,自然風光秀麗,天山雪頂,三面環繞,山水皆可入畫,半城泉水,涓涓流淌。沙棘深處,晚霞絢爛。
絲路上駝鈴聲聲,悠遠綿長。
宜耕宜牧,宜居宜旅。
這裡還扼守著通往碎葉的熱海道重要山口,但龜茲國在這裡居然只駐有一百士兵。
龜茲東接焉耆,南鄰疏勒,擁有多個綠洲,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綠洲國,北接天山中蔍南段。
現在的大石城,其實以前是溫宿國的,但姑墨、溫宿國等先後都被龜茲吞併了,曾經疏勒也被龜茲兼併過百年。
遙望陳湯烽火臺,武懷玉耳邊不由的響起他曾說的那句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當年他就是從此出兵烏孫,還攻破單于城,斬殺郅支單于。
“那邊是什麼?”
“那是千佛洞石窟。”
在大石城不遠的葫蘆河岸右側,高十餘丈的懸崖上,分佈著許多石窟群。武懷玉一開始還以為是本地人的某種崖葬風俗,不料聽大石守將說那是佛窟。
這些佛窟還很有名,有著數百年的歷史,陸陸續續的一直修著,從溫宿古國,修到如今的龜茲國,
有些佛窟已經坍塌,但還有正在修建的,
這些石窟由一組組的石窟群組成,每組石窟少的十來座,大的幾十座,聽說每個石窟也就十平大小,高度也就兩米左右,同個石窟群的石窟內部是相連的。
洞窟中塑造佛像,而窟頂和窟壁則是彩繪壁畫。
千佛石窟下,還有幾座佛寺,有許多僧人。
武懷玉能夠想到,修這些石窟,造那些佛像,還有那些壁畫,得耗費多少錢。
這正是現在龜茲國的一種很好的特徵,
他們是山南最大的綠洲國家,宜耕宜牧,而且擁有許多金銀銅鐵鉛等礦產,冶煉業也很發達,加上工商貿易的興盛,讓龜茲非常的富有。
但受限於是沙漠中的綠洲國家,註定無法成為真正的大國,尤其是他們還一直受到天山北面遊牧部族的威脅控制,這就使得龜茲雖然很古老了,
但終究只是個被限制在沙漠綠洲中的小國家,
龜茲人早習慣臣服於那些強大的遊牧汗國了,一心只想偏安一隅,小富即安。
關起門來過日子,倒也很舒適,他們崇佛教,喜樂舞,愛享受,
甚至在中原人眼中,龜茲人喜淫,龜茲國中不僅遍地是佛寺,而且他們的城池裡到處都是妓院,
龜茲的樂舞,在長安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唐國家正樂裡,就特意增添了龜茲樂。
龜茲年年向突厥進貢納稅,突厥人也很滿意他們的聽話,
龜茲也就一直保持著某種程度上的太平,而突厥也有意限制龜茲的武力,整個國家也就幾千兵,
大石城這麼重要的地方,甚至只有一百兵駐守。
要知道溫宿國被龜茲吞併後,現在也還是有上萬人口的。
有位先生曾說,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交匯的地方。
原因就是龜茲所在之處,是東西方來往商隊和使節交匯的地點。
從長安到龜茲,和從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到龜茲的距離差不多遠。
漢代時,龜茲國人口八萬,勝兵兩萬。而現在龜茲國比漢代時疆域還大,人口還多,可兵卻僅幾千了。
西突厥沒滅掉龜茲,完全是因為把龜茲圈養了,當奶牛一樣養著,持續的擠奶,這比殺雞取卵明顯划算,西突厥人還是很會算賬的,畢竟他們是遊牧汗國,並不習慣城邦經營,他們征服龜茲,讓金色家族繼續替他們統治龜茲,西突厥人只需要按時徵收稅賦就行,多輕鬆省事。
龜茲臣服於匈奴、柔然、厭噠、突厥,他們都是這樣圈養龜茲。
但大唐來了,
肯定是不一樣的。
雖然也不是沒有中原軍隊攻打過西域國家,
但不管是漢代時經營西域,還是後來前秦呂光攻克龜茲,終究跟如今大唐進入西域是不同的。
或者說,經營的理念和模式不同。
從大唐在天山東先後設立了伊、西、庭三個正州,就可以看出大唐的經營思路,那就是一路推進,要把那些城邦國家,真正的變成大唐的直屬州縣,而不再是羈縻自治的屬國。
呂光滅龜茲,頂多算是來搶劫了一把。
“大石城要再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