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義道:“朕之失誤也。”
“臣說的第三件事就是國家大勢,先帝說晉燕未下,何以言功。北方乃國家根本,晉燕不拿下來,門戶大開,國之不能長存。北漢國力衰退,拿下不難了。難的就是燕雲,陛下不可小視契丹。契丹國力強大,兵士更加兇悍,而且契丹新君大臣賢明,不易攻之。上中下三策,下策強攻,用此策結果好是一場鏖戰,壞是大敗。中策持久論戰,利用國力耗之,使之衰落。”
“上策呢?”
“上策是善戰者無赫赫戰功……”
“說來聽聽。”
“就是從內部攻破,契丹強大,可種族繁多,真正的契丹與奚族人佔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東北北部與西部諸族時有叛亂,特別臣聽到一件事,契丹滅亡渤海國後,將強宗大族遷於中京上京一帶,還有一部分渤海人留居故地,契丹置黃龍府,以渤海降人駐紮。前年渤海人燕頗在黃龍府反叛,遼國派耶律曷裡征討,燕頗兵敗,退至治河,曷裡懼怕燕頗,沒有追擊,而是派弟弟耶律安溥追至清河,燕頗小卻,但大部卻保留下來,帶著官兵千餘戶走保兀惹城。往東就是烏惹部領袖烏玄明和東北安邊府定理府渤海人領袖烏昭度,力量強大。安溥不得不退兵,黃龍府讓燕頗付之一炬,安溥只能在黃龍府南側置通州城(四平)。去年,烏玄明在燕頗支援下,在兀惑城建立烏舍國。曾派使向先帝求書。”
宋九是從契丹那三家商人嘴中得到這個訊息的,真相連趙匡義也不大清楚。
趙匡義道:“原來是這樣啊。”
“這個烏舍國力量不可小視,然而當地百姓生活落後,人口又稀少,更是缺少武器盔甲,因此不能擴張,早晚必被契丹所滅。”
“卿之意……?”
“包括遼南渤海人對契丹也不大忠心,因此對鴨綠江控制力不強,烏舍國派使者來,就是從鴨綠江而來,朝廷可以向他們將淘汰下來的武器盔甲,稍做改變,使之與我朝盔甲武器略略不同,發向烏舍國,若此策得當,五萬套盔甲刀箭所費也不過兩百來萬緡錢,但當抵十萬精兵強將。一旦東北內亂,契丹將不得不分出一半精兵鎮壓。同時還要派出兵士駐紮於西北,以防烏古敵烈反叛,又要派兵駐紮於西部,以防阻卜人反叛。那時我朝就可以從容出兵燕雲。”
“這個……”
“陛下,此乃上策也。不然,契丹喘過氣,他們必用此策對付我朝。”
“再說。”
“西北,拓跋李家在西北號召力強大,一旦讓契丹人蠱惑,舉族反叛,我朝必困於西北,燕雲就會成為一個永遠的夢想了。而且西北一失,我朝廷缺少戰馬。先帝時我朝將士與契丹多次交戰,雖勝之,可臣細觀,若無一支強大的鐵騎在手,那幾役根本無法勝利。”
“是好辦法,”薛居正說道。
與契丹相比,中原作戰費用巨大,澶淵之戰僅幾個月時間,用費達到七千萬緡,宋仁宗西北四年戰役,用費幾達兩億緡,北宋初伐南漢之戰成本最低,滅巴蜀戰役與平南唐戰役用費不知道花了多少,然而攻伐太原一戰,宋九在三司,知道用度的,一千多萬緡錢。
當然,平巴蜀與荊湖以及南唐戰役,總的來說是賺的,從他們國庫裡得到大量錢帛,不但彌補了用費,還會有大量盈餘。
然而與契丹作戰,什麼也不要指望了。
並且要命的是沒有指望,將士撈不到了,積極性也不高。
兩百多萬緡錢實在不算多,僅是一場中小型戰役的花費,然而薛居正又說道:“易安,名不正,言不順哪。”(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五章 契丹惡夢之始(下)
宋九冷哼一聲:“薛公,徐鉉與先帝也說過,伐江南名不正,言不順,先帝如何說,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乎?晉燕乃是我朝門戶,何來名不正言不順,請務實。”
不要玩虛的。
自己剛才已說過了。
薛居正苦笑道:“陛下剛剛登基,國家暫時需要安定,休說燕雲,即便是太原,這兩年內也不能攻打,易安,老夫說得對否?”
咱不說虛的,就說實的。
宋九額首:“此言非虛也。暫時是不能行事,即便是以後,也不能公開向烏舍國提供武器。然而有方法,朝廷除了一些制式武器,禁民間使用外,民間也生產一些武器與弓箭,供防衛保護以及狩獵之用,因此臣建議可於河洲設一作坊,雖有朝廷契股在內,但它大部還是私人的契股,朝廷僅是部分參與者,它的性質也是以盈利為主。可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