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為了保障這一戰必勝,將南軍皮室全部帶了出來。以及其他精銳鐵騎,一共是三萬騎兵,另外還有近兩萬名輔助成員,所以對遼軍軍隊的數量,一直讓前方偵查的斥候十分為難。如雁門大戰,正兵只有一萬人,實際真正騎兵是三萬人,再加上一些雜兵,計達五六萬六七萬兵馬,遼國一會兒說是一萬軍隊。一會兒說是十萬軍隊。正是因為這個緣故。這次同樣十分混淆不清,斥候一會說是三萬軍隊,肯定不止三萬軍隊,於是又說八萬軍隊。八萬軍隊沒有。總兵力不足五萬。
但不管多少。耶律休哥在兵力上是佔據絕對優勢。
實際因為兩戰消耗太大。宋朝禁兵一直沒有補充起來,整個河北兵力從三關起計算,一直到後方。甚至包括大名府的駐兵,都不滿十萬人。
……
若是真有這個糧隊,那麼肯定會被耶律休哥劫去。它的速度太慢了。
他在飛快地點集著軍隊,兵貴行速,這麼大規模的軍隊調動,若慢一慢必被宋人斥候察覺,那麼就會功敗垂成,但他這次又再沒有想到失敗。
數萬大軍飛速南下。
若真成功了,那麼梁門與威虜軍的駐兵必定因為糧荒而撤退。那麼一場典型的劫糧道再敗大軍的經典戰役再次發生。即便這支宋軍撤得快,也能讓自己將定州門前兩個釘子撥去。
……
或者若是沒有宋九,李繼隆只好悶著頭單幹,頂多與他關係好的鎮州方面軍會配合。
有了宋九,並且宋九似乎在漸漸向他放開無限開火權,李繼隆便試探性地寫了一封信快馬送到西府:我要權利!
宋九接到信,去找趙匡義。
趙匡義猶豫了一會。
不要以為小舅子,小舅子更要防範。
所以無論張洎與王禹偁說得多少天花亂綴,趙匡義不可能讓河東河北出現兩個分別擁有十幾萬軍隊以上的大鎮。
然而宋九說了一句:“一個月時間,比如北伐。”
趙匡義終於意許了。
宋九道:“速下詔。”
“如何下詔。”
“陛下給臣去河北救急時的詔書如何下的,那麼現在就如何下,但註明一點,擊敗遼軍為止。”
“如果耶律休哥不出兵呢?”
“那麼就當是一次操練。”
趙匡義最終下詔。
宋九道:“用特腳遞送到前線各地。”
那就跑吧,五道詔書,鎮州,定州,實際這兩州不下也沒有關係,還有雄州,高陽關,莫州的將士。
用了特腳遞,就沒有了所謂的中使,而是透過各個驛站,換人換馬,飛速地向前線下達。
跑吧。
……
有人說第一個說出新穎見解的那人可能是一個天才,第二個跟風說出的只是庸才,第三個跟風說的僅是一個蠢材。
實際耶律休哥劫糧道戰術也不算是什麼高明的戰術。
但他幸運的是碰到一個比他更笨的人。
這樣的戰術雖然宋九沒能力識破,卻早就看到糧草的重要,以及固安的地形,況且是李繼隆。
可是耶律休哥坐上了神位,有些飄飄若仙,漸漸開始騰雲駕霧,不知所以然。
出兵前他固執地認為唐河之戰僅是宋軍的一次偶爾人品大爆發,除了一群不要命的將士打出一場經典反擊戰外,並沒有看到李繼隆有什麼戰術高明的地方。
耶律休哥氣勢洶洶地南下。
可是斥候回來稟報一條很不好的訊息,李繼隆已經完成往威虜軍運糧的任務,正在向定州返回。
這是怎麼回事?
實際這是一場心戰。
李繼隆得到威虜軍缺糧,知道送糧,耶律休哥必然會來打這支糧隊的主意。
那麼怎麼辦,李繼隆思來反去,終於想出一個主意,那就索性大張聲勢吧,威虜軍缺糧了,上書朝廷,後方準備糧草,當然也傳入耶律休哥耳朵裡。
送糧是真的,但送的僅是一部分糧草,先行讓威虜軍救急,至於耶律休哥派出的斥候聽到的訊息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真的就是缺糧送糧,假的就是送糧隊的行蹤與日期都是錯誤的。
甚至現在耶律休哥聽到的訊息都是假的。李繼隆是在向定州方向移動,但不是匆匆聽聞遼軍撤離,而是轉過了徐河,準備在唐河北岸與耶律休哥,以逸待勞,決一勝負。
得到這個半真半假的情報,耶律休哥十分地不甘心。還有,那就是護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