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部分

總是想怎麼告之這些人有水災到來。其實他還可以來個曲線救國的,提前述說該怎麼防治水災不也是個好法子嗎?反覆讓大眾瞭解防治法子,他們心裡就有了個底,心絃繃緊,一旦事發,也有個心理準備,也許損失就小點了。

至於怎麼防治水災,沈歡當年不是抗洪人員,也不是指揮員,不過他在後世屬於南方人,河流眾多,家鄉一帶,一到汛期,雨量增多,河水暴漲,也有內澇的現象,有時候水量大了,也經常造成水災。因此他們家鄉人自小就聽到水災時該怎麼防備,又該怎麼防治。也許不精通,但自小耳濡目染,普及的知識還是瞭解的!家鄉是怎麼普及這些知識的呢?沈歡越想越興奮,牆報?大公告?這些適合宋代的開封城嗎?也許不成,畢竟這裡農民百姓居多,在教育不普及的情況下,他們大多認不了多少字,鼓搗這些沒人看得懂。還是要能造成宣傳局面的東西才行得通。

沈歡想了半天,斟酌萬分,最後,終於靈光一閃,有了絕妙的主意——

雜誌!

沈歡興奮地跳了起來,對,就是雜誌!這是一個偉大的構想,他要辦古代第一份紙質印刷的雜誌刊物!一番思量,這個宣傳利器終於從腦子裡滾了出來。雜誌是宣傳的武器,在這個時代,他有了印刷機器,也就有了辦雜誌的條件。這個雜誌,是他宣傳思想的陣地,以如今人民貧瘠的精神生活,雜誌一出,還不成為他們日夜的談資!而他就將在雜誌分期述說防治水災的法子,開封的讀書人還是很多的,只要他們從中一宣揚,這些法子估計是就街頭巷尾的談資了。那麼一來也就普及了這個知識。

沈歡越想越興奮,辦雜誌,這可是古今第一人呀,一定要鎮定,鎮定,不能太激動,一定要好好思慮其中關鍵,不能事不成還拖累了自己。再想想,他的雜誌不需要弄多少分類,也不需要多龐大的容量,只要這個分期噱頭便成。一個月一期太過長久了,也許以後可以這樣分期,不過他如今主要是對付即將到來的水災,還是半月一期吧。反正又不是印量多少萬,只要幾千冊,也達到目的了。容量不大,他辛苦一點,兼作編輯,待水災過來再招人即可。

以後把雜誌辦成宣傳思想的陣地,在這個相對開明的時代,掀起大時代的思潮!正是這個想法,以印刷機為利器,真正在今後的數十年激揚了大宋的各種思想,思想指導行動,有了真理方向,一切都會美好起來!正如活字印刷與後世數字的出現,沈歡還沒真正意識到這個雜誌與前兩個東西將造成如何一番景況。

辦雜誌,辦雜誌,沈歡難以遏止地在書房裡走了起來,繞過書桌,看到書房裡炫耀式的各式對聯,真的激動了。雜誌在後世也許是普通到類似垃圾的東西,但是在這個時代,將是第一份,這個榮耀,將由他來開創!

再斟酌,再斟酌,沈歡坐回位子,鋪紙執筆,雜誌內容先撇開一邊,關鍵是這個雜誌先期事務與規則要定下來,作為指導,也免得以後發生什麼變故難以收拾。參照後世規章,先一一羅列出來,看看哪些合適這個時代。

這一晚,沈歡難以入睡,伏案疾書,花了好大功夫才把心目中的古代雜誌章程寫下來,接著寐了一陣,迷糊醒過來之後洗把臉又興奮起來。一早到三司辦公,待把手頭之事做完,上告一聲,拿著昨晚的手稿,直奔穎王府邸而去。對於沈歡的到來,趙頊好一陣高興,迎了進去,一番寒暄之後沈歡耐不住把手稿遞給穎王。

趙頊以為這個才子又寫出什麼佳作來了,歡喜接過,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匆匆看了一眼,呆住了,抬起頭來,眼神凝重,愣道:“子賢,這是什麼?”

沈歡指著首頁上的大字,笑道:“《大宋出版律例》呀!”

第七十九章 五代史

“子賢,你不要尋本王開心好不好。 ”趙頊苦笑不已,“本王有眼睛,又認得字,當然知道這是《大宋出版律例》,可這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沈歡聞言一愣,這才知道自己急了,都還沒有解釋清楚,這個時代的人又怎麼能懂什麼是出版呢?趕緊把“出版”解釋為像他們印刷作坊印製書籍買賣的行為,接著才把他的雜誌構想給說了出來。

趙頊皺眉道:“雜誌?不又是印刷書籍文章來賣錢麼?”

沈歡急道:“這怎麼會一樣呢?印刷文章書籍,那是特定著者的東西,而且是不定期的,雜誌就不同了,每半月一期,風雨無阻,著者也可以是多人,以連續刊載的形式,內容多樣,可以是小說見聞,也可以是筆札小記,更可以是策論文章。固定時間,分期而出,可以讓開封文人定期享受這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