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歡也不再空閒了。海鹽曬法已經制造出來,他該為接下來如何發展海州做好謀劃。海州騰飛的契機已經找到。就是海鹽!一年幾千萬斤的產量,刨去成本,如果順利,依然會有一年幾百萬貫的贏利。^^^^到時。他與皇帝的約定就會體現作用了。皇帝曾經與他約定只要在海州原本的基礎上,把賦稅翻上一番,交予朝廷,其餘所有經濟計劃,都不會再幹涉沈歡的決定。
也就是說。如果他狠一點,這幾百萬貫完全可以截下來自己用予海州的發展,而皇帝還無話可說。當然,沈歡還不至於弱智到這個程度。瞞著平民也就罷了。想要把海鹽之事瞞著朝廷的大佬,不大可能。因此他也有了策略,錢最少要留一半下來,這是他來之前與皇帝約定地目的,他要建設自己心目中的海州。
那麼,另一半,可以光明正大地交給朝廷。反正大家也不清楚他在海州到底靠海鹽賺了多少。實在不行就秘密與皇帝說清。至於其他大臣,這一半也有幾百萬貫。想必他們已經會驚得眼珠子都掉下來了。哪裡會問是否還截了多少,幾百萬貫呀。已經出乎他們的想象了!這也是沈歡地目的,這幾百萬貫上去,想必可以為他與司馬光作為最強大的政治資本了吧。如果還有意見,那麼你那麼厲害,就去一個州,一年交幾百萬貫的賦稅給我看看!
幾百萬貫在手,當然要用於發展海州的事務。首先海港必須擴大,縱使不能顯現後世連雲港地壯觀,也要有點規模。爭取幾年內把連雲港打造成為大宋第一大海港,讓後來的明州泉州廣州等地方喝西北風去吧。第一大海港,人來人去,商貿發達,這可是實打實的政績,誰也不能抹殺這種翻雲覆雨的能力與手段。最後,再以此為成績,風風光光地回京城去,讓當日那些排擠自己地官員們見識見識自己的厲害,令他們都人臉土色!
想起給人家打壓來到這裡吹海風,沈歡就有著無比的怨念,至今也不能消逝。接著,有了錢之後,當然要把海州建設起來,海港只是其一,打造海港的同時,還要鼓勵海州工商業的發展,只有工商業發達,才能製造出更多東西,才能販賣到海外去!爭取把海州打造成工商大城,除了基本的農業發展外,其他百姓,都轉到手工業來。*****這樣就算有了自然災害,也不至於像其他地方一樣動亂,只要作坊還在,港口還在,商船還在,那麼海州的百姓,就都有一口飯吃!
另外要發展地就是修路了。如果海州有了能力,當然要引領大宋天下去發展。這才是沈歡最終極地目標。然而他只是海州知州,不能干涉其他州縣的發展,至少行政上是這樣地。為此只能走曲線救國之路,算是為以後做準備吧修路,就在其中重要的方式。以海州為中心,四處向別地修建水泥之路。把附近地幾大州縣都用水泥路串聯起來,打造成一個以海州為中心的地域經濟網路。像揚州、江寧府,或者毫州,甚至京城,都可以有一條直接通達海州的水泥路!
借住海州這股東風,把各州的基礎奠定下來。要致富,先修路,有了路,貨物與人,才能更好地流通。調餘缺,奔東西,才是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他可不會真打算在海州幹一輩子,以後回到朝堂,有了這些水泥路,在整個天下的佈局上,才更有基礎去做!這一刻,他想到了很遠。
當然,眼前的沈歡,有很多事要去解決的。目標雖然遠大,卻也得一步一步來。比如說,鹽場的保護神海軍,就要他費一點心。雖然不是他負責組建,可作為開始謀劃人的他,又在海州,有協助人家的義務。
幫著選定地址,靜等海軍領頭人物的到來。到了十二月的時候,聽到了朝廷已經派人到海州組建海軍的訊息。郭逵即將到來了。沈歡打算做點先期準備。^^^^迎接這個郭大將軍。把姜謙找來,與他商議,本來想交代一點事務給對方去忙。卻給姜謙意外地拒絕了,說最好不要再把事務交給他了。這讓沈歡大為震驚,姜謙一直以來都為他奔走,不遺餘力,這會兒怎麼會撂擔子不幹了呢?有什麼內情?
姜謙抱歉地看著沈歡,苦笑地時候又有一絲興奮:“沈大人,也許日後下官不能與你共事了,這些事務。還是儘量不讓下官沾手吧。”
“不能共事?這是為何?”沈歡還是沒有反應過來。
姜謙老臉一紅,猶豫了半晌,才扭捏地說道:“下官在京城的朋友來信說,最近朝廷在討論下官的去處。就是說。要把下官掉離海州通判這個位子,到其他地方去任職。”
“什麼,到其他地方去?”沈歡瞪大了眼珠,朝廷這幫人,到底什麼意思?按道理。姜謙還未到任,需要任期到了再考慮安排去處。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