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不利。� 喬良: 這就必須讓俄羅斯看到獲利前景,而且它也必須有獲利前景。無利不起早。如果俄羅斯能把它的遠東資源拿出來換美元,換東亞的硬通貨,它才會心甘情願這麼做,否則,它絕對不會把這塊蛋糕拿出來讓你切。�王湘穗:東亞資金向西邊走,資源往東邊走,反向運動。� 喬良:但是這裡面又隨之出現了一個問題,俄羅斯能看到的前景,美國也能看到。美國在所有有利可圖的地方,都要下楔子,在東亞這塊肥厚的利益之地,美國人將會打下更多的楔子。它不會把可能獲得的利益全讓別人分走的,東亞板塊在形成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情況,完全是個很大的變數。結果究竟怎麼樣,完全要看政治家們縱橫捭闔的本事了。� 王湘穗: 還不完全是美俄兩家,中亞國家和歐洲的態度也很重要。中海油、中石化最近想收購哈薩克的北里海油田的股份,英國公司同意賣,日本公司答應不動用優先購買權,現在就要看另幾家歐洲公司的態度。對中國來說,用這種方式解決過於依賴中東石油的戰略性舊傷,是個好意圖,但美歐都不見得會讓你順利實現。所以,對經濟問題不僅要有經濟上的解決思路,還要有戰略謀劃、策略設計,甚至是使用計謀,光想靠瞞天過海就達到目的恐怕是一廂情願。  
美式霸權的特徵�(1)
美式霸權的基本特徵,是貨幣霸權加軍事霸權。美國保持軍事霸權的目的不是攻城掠地,也不是海路暢通,而是為了確保它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貨幣霸權。 � 喬良: 第一個問題美式霸權的特徵,貨幣霸權加軍事霸權,這一特徵和舊的帝國比較,明顯還是有區別的。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奧斯曼帝國,還是大英帝國,都不是貨幣霸權加軍事霸權。奧斯曼帝國和羅馬帝國,主要是實物霸權,是地緣、人力,加上鐵器,這是它獲利的基本方式。最後保證從它佔領的地域內獲得實物利益。這是早期帝國的基本生存方式。一直到大英帝國的出現,這種帝國生存方式才發生了改變。攻城掠地不再是它獲利的主要手段。這是被它島國特徵所決定的。支撐其帝國生命的主要養分來自海外,而這需要透過海上貿易的形式完成,透過控制海上通道,確保對物流經濟的控制權就成了大英帝國的生命線。所以擁有絕對的海上霸權,是大英帝國惟一的選擇。因此,它的生存方式就只能是物流經濟加軍事霸權,但是到了美國新帝國時代就不是這樣了,美國保持軍事霸權的目的不是長期佔領他國,而是奪取勢力範圍,確保貨幣霸權。這次它打伊拉克,在一般人看來都說打石油,但你絕對不會看到,美國會源源不斷把石油往回運,或者控制石油生產,而是像王建所說的,最終是為了確保它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貨幣霸權。� 王建: 過去打仗以佔領一個地區,要那個地方的市場,或者那個地方的資源為目標,必須佔領才能得到。� 喬良:到二戰都如此,希特勒迫不及待發動對前蘇聯的戰爭,就是要高加索的油田。� 王建:還有烏克蘭的小麥,這都是它缺的,現在這些東西它都不缺。 � 王湘穗: 美國的霸權,主要還是靠軍事力量,靠推行一套美式戰爭模式,按照我們的概括,就是“三化”——戰爭空中化,空襲主戰化,再加上空天一體化。� 喬良: 主要的作戰樣式是空中打擊,地面打擊和海上打擊都不那麼重要,要打擊都從空中打擊。即使是海軍和陸軍出動部分,海軍“戰斧”導彈、陸軍“阿帕奇”,都不是海軍和海軍在海上碰撞,陸軍坦克在地面上衝撞,陸軍要飛起來,用阿帕奇打擊對方的目標,海軍用戰斧式導彈打擊對方的目標。第二個就是空襲主戰化。� 王湘穗:當代戰爭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戰爭或者戰場的空中化。陸權時代的戰爭,主要目標就是攻城掠地,在海權時代,也要佔領要衝航路。現在打仗主要是在空中進行。為什麼呢?就和王建關於貨幣霸權的分析有直接關係。因為現在人們的生存方式改變了,國家獲得利益的方式也改變了,戰爭目的也自然隨之改變。它不需要佔領他國土地,也不一定需要保衛航路,只要透過空中打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達成戰爭目標。因為現在國家獲得利益的方式主要透過貨幣資本和虛擬資本的流動實現,而不是靠物質生產、物流經濟實現,當然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如此,但至少美國如此。前些年,美國空軍有個叫沃登的上校提出一個“五環理論”,他把敵國從裡到外分為五環:第一環為領導控制核心,第二環是能源設施,第三環是基礎設施,第四環是居民,第五環是軍隊。他認為,空中力量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在戰爭不必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