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將來的前程還用愁麼?
眼紅的人不在少數,但沒人敢反對。司御史雖死,可兒子有這樣的出息,司家倒不了。且司御史生前還有跟隨之人呢,你要反對,就等著被人彈劾吧。除非你就清白得好像豆腐,否則,呵呵……
從“不可為官”到“奉旨應考”,十八層地獄升到三十三重天,司敬文雖是感激莫名地謝恩,卻並未失態。不由得叫朝堂上那些與司御史交好的人看了暗暗點頭。
畢竟尚未入仕,謝過恩司敬文便退了出來,司家自有馬車在外頭,將他接回了家中。
司夫人這幾個月也瘦得顴骨高突,只是見了以為已死的兒子,這股子喜悅無法形容,精神立時好了許多。
母子幾人在府中抱頭痛哭了一場,才能坐下來說話。聽說皇帝親口令司敬文下場,司獻文先鬆了口氣:“陛下聖明。二弟,你萬不可錯過此次機會。”
司夫人也露出了一點難得的笑容:“正好我本來就打算與你大哥返鄉,你回去閉門讀書,定要一舉中了,方能不負聖恩。”
司秀文在旁邊坐了半天,這會兒才能插嘴道:“二哥,袁二公子,真的,真的殉國了麼?”才說出一句,就忍不住有些嗚咽起來。
司敬文聽見她說袁家人是殉國,不由得一陣噁心,冷冷道:“是已經報了陣亡。”若不是沈雲殊與他說的話,他一定要把袁家的惡事都揭出來!
司秀文紅著眼睛道:“但,但沒並找到屍身啊……二哥當初也是這般,可現在也安然無恙,若是袁二公子——”
司敬文把手中的茶杯往桌子上一放,冷冷道:“若是袁二公子還活著,你待如何?”
司秀文登時噎住了。她待如何?她難道能說自己已經私定終身?更何況,她也知道袁勝玄其實八成已經死了,只不過還抱著那一點希望……
“父親被害,我等都在孝中。”司敬文只恨不能把袁家的惡事說出來,但他現在對妹妹的那張嘴已經不能信任了,“你一個守孝的姑娘,打聽外男是要做什麼?還有沒有點規矩,有沒有點廉恥,有沒有點孝心!”
母親是對的,早就該讓母親來管教這個妹妹才是。不過現在幸好袁家父子已經死了,他有很長的時間,來慢慢管教她。
第102章 召見
如此震驚朝野的訊息, 後宮自然也能知道。更何況這是太后與昭儀的孃家人,皇后聞聽之後深深嘆了口氣,命傳了御醫準備著, 親自往寧壽宮裡去了。
其實太后的訊息比皇后還靈通呢, 皇后到的時候, 袁勝蘭已經在寧壽宮裡哭得昏天黑地了。
袁太后看起來比她好不到哪裡去,雖然沒有呼天搶地,可臉色煞白。御醫連忙上來診脈——其實不用診也知道,無非是急火攻心、傷心過甚, 要開疏鬱、寧神、補身的那些個方子罷了。
皇后叫御醫下去擬方子了,自己從宮人手中接過一杯茶水, 親自遞到袁太后手中,嘆道:“母后,不管出了什麼事, 您總要自己保重身子才是。”
袁太后並不去接那杯子, 只是把眼睛轉過來,死死盯著皇后,從牙縫裡擠出幾不可聞的幾個字:“你如今——”後面幾個字消失在她唇齒之間,雖然聽不到, 卻彷彿能讓人感覺到這後半句話是硬生生在牙齒當中被碾碎了。
皇后微微向前傾了傾身:“母后說什麼?”
袁太后緊緊地握著雙手。皇后說是來勸慰她的,其實袁家父子身亡, 皇后不定有多稱心呢。
後宮之主原該是皇后,可是她這個太后卻還壓在皇后上頭,一則是因為孝道, 一則就是因為袁家之勢了。可這會兒,袁家父子三人俱亡,袁氏一族只剩下了幾個在外的小官兒,再就是一個空空的承恩公府,竟連一個四品以上的官兒都拿不出來了。
如此,她這個太后除了一個孝字之外,還有什麼能拿出來壓人的呢?而就算她能拿孝道壓人,也不過只是在這後宮裡徒自折騰。
後宮與前朝並不是割裂開來的,一個在前朝毫無勢力的太后,就算再把架子端得高高的,也無非是空架子。你說孝道可以壓人,可你的話若是連後宮都出不了,孝不孝還不是由著別人說了算?
袁太后深深吸了口氣,把湧到喉嚨口的甜腥壓了下去:“我說,這會兒我心都亂了,後宮的事,還要你來打點。”
皇后恭順地點點頭:“母后務必保重身子。皇上在前朝知道了這事兒,也是傷心得了不得,已經追封了袁大將軍為忠武公。”她目光一轉,望向還在一邊抽泣的袁勝蘭,“皇上還說,雖則昭儀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