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1部分

劉修微微一笑,眼中的悲涼一掃而盡,瞬間恢復了陽光爽朗的笑容,他瞟了荀彧的袖子一眼,嘴角一挑:“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文若近之矣。”

荀彧連連謙虛,劉修說的這句話是班固在《漢書》中稱讚河間獻王的評語,用在他身上倒是貼切,可是他卻不敢自居。“早就聽公達說,明將軍不喜經籍,卻頗通史書,諷誦皆上口。今日一見,可見言之不虛。”

“哈哈哈”劉修大笑,擺手道:“切勿聽公達所言,我看史書,其實只是想知道一些古今事罷了。經籍玄奧,非我所能。當待解甲之後,于山林之中再去品讀。”

荀彧抿嘴一笑,知道劉修這是不喜經籍的推脫之辭,也不分辯,說明來意,他是奉他母親唐氏之命來請唐英子到荀府見面的,原本應該由他的長兄來,可是長兄正忙得不可開jiāo,所以他就自告奮勇的來了。

劉修心領神會,知道他的長兄不是忙,是看不上他,而荀彧之所以來,也不僅僅是接唐英子去荀府這麼簡單,他肯定是聽荀攸說過他,所以趕來親眼看一看。也正因為知道荀彧的來意,所以他剛才才要說那麼幾句,不過荀彧是人jīng,在他面前演戲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情,偶爾lù崢嶸,留一點神秘感就行了,裝得太多反而容易lù出破綻。

他也沒指望荀彧因此就從了他,荀家經過幾代經營,如今已是潁yīn當之無愧的名mén,前潁yīn令苑康親自命名的高陽裡就是最亮的招牌。苑康名列八及,有他幫助宣揚名聲,荀家已經完成了從地方豪強到名士的華麗轉身。荀氏八龍雖說有些言過其實,但從荀淑稱神君開始,荀家代有二千石高官和飽學大儒卻是不爭的事實。他雖然少年成名,官居衛將軍,但在士林之中,荀家依然是俯視他。

然而難歸難,努力還是要努力的,既然荀攸能夠放棄袁家,轉而投入他的幕府,荀彧就也有可能。荀彧在觀察他,他也要觀察荀彧。魯迅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近乎妖”,無獨有偶,也有人稱荀彧的神機妙算是巫師式的預言,在這種出類拔萃的真正智者面前,劉修知道自己雖然有一些外掛,賣nòng點小聰明不成問題,但鬥心智未必就是這些人的對手,與其如此,不如坦誠以待,寧可藏拙,不可獻醜。

所以當荀彧客套的誇他在北疆的戰績的時候,他很謙虛的說,那是荀攸和賈詡的功勞,是趙雲、呂布的功勞,當荀彧誇他在幷州的政績的時候,他又謙虛的說,那是王允和幷州士人的功勞,我只是適逢其會,幫著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事罷了。

果不其然,他這種謙遜的態度給荀彧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兩人初次見面的距離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荀彧開始放開了心態,說起一些閒事,間雜著一兩句對時世的評論。

他很輕鬆,但是劉修卻一點也不輕鬆,說得嚴肅一點,這可能是荀彧對他的面試。一個人謙虛也好,有憐憫之心也好,那只是道德方面的事情,而荀彧這樣的人,荀家這樣的家族要選擇一個人,絕不會僅僅因為對方是道德君子,他們同樣注重能力。用兵的能力當然也是一種能力,但如果只知道打仗,卻不通政事,那終究不過是個武人而已,對於荀彧這樣的人來說,大概不會甘心服從於一個純粹的武人。

劉修說得更少,相反倒是提出了很多的問題,他特別提到了一個與荀家有關的問題。為什麼荀家的先祖荀子是個儒家,後來卻教出了兩個法家弟子?

荀彧沉默了很久,最後才說,“李斯在秦國為相的時候,荀卿為此生氣得幾天沒吃飯,他從來不贊成這兩個弟子的所作所為。他認為他們拋棄了禮義的核心,只取走了法治的外衣。荀卿的思想其實是外法內儒,而後人卻是外儒內法。”

劉修非常意外,他琢磨了好一會。才試探的說道:“我可不可以理解成,以仁者之心立法,有法者之心行法。”

荀彧點點頭:“將軍所言正是。這就是循吏和酷吏的區別,循吏也重法,但法不外乎人情,教化為先,導民向善,而酷吏卻以殺虐為能,看起來唯法是從,實際上是隻把法當作殺人的藉口,認為嚴刑峻法可使民畏,民畏則天下不luàn,可是他們忘了,當民不畏死的時候,任何嚴刑峻法都會失去作用,只會招來更暴虐的報復。”他長嘆了一口氣,“一個在嚴刑峻法下顫抖的人,很可能也是一個渴望權力,渴望向別人施暴的人。”

作為一個經歷過法制觀念薰陶的社會公民,劉修不可能完全贊成荀彧的意見,但是他也無法反駁荀彧的觀點,對荀彧說現代化的法制觀念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相對於現在實行的內法外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