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4部分

物理學原理,人們在設計過山車時巧妙地運用了這些原理。如果能親身體驗一下由能量守恆、加速度和力交織在一起產生的效果,那感覺真是妙不可言。這次同物理學打交道不用動腦子,只要收緊你的腹肌,保護好腸胃就行了。當然,如果你受身體條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無法親身體驗過山車帶來的種種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細觀察過山車的運動和乘坐者的反應。事實上,這也是一種很刺激的視覺體驗。。

在剛剛開始時,過山車的小列車是依靠一個機械裝置的推力推上最高點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後,就再也沒有任何裝置為它提供動力了。事實上,從這時起,帶動它沿軌道行駛的唯一的“發動機”將是引力勢能,即由勢能轉化為動能、又由動能轉化為引力勢能這樣一種不斷轉化的過程構成的。第一種能,即引力勢能是物體因其所處位置而自身擁有的能量,是由於它的高度和由引力產生的加速度而來的。對過山車來說,它的勢能在處於最高點時達到了最大值,也就是當它爬升到“山丘”的頂峰時最大。當過山車開始下降時,它的勢能就不斷地減少,但它不會消失,而是轉化成了動能,也就是運動的能量。不過,在能量的轉化過程中,由於過山車的車輪與軌道的摩擦而產生了熱量,從而損耗了少量的機械能。這就是為什麼在設計中隨後的小山丘比開始時的小山丘那樣的高度所需要的機械能少了。

過山車最後一節小車廂裡是過山車贈送給勇敢的乘客最為刺激的禮物。事實上,下降的感受在過山車的尾部車廂最為強烈。因為最後一節車廂透過最高點時的速度比過山車頭部的車廂要快,這是由於引力作用於過山車中部的質量中心的緣故。這樣,乘坐在最後一節車廂的人就能夠快速地達到和跨越最高點,從而就會產生一種要被拋離的感覺,因為質量中心正在加速向。尾部車廂的車輪是牢固地扣在軌道上的,否則在到達頂峰附近時,小車廂就可能脫軌飛出去。飛出去,這聽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人都知道過山車和飛機差不多,都是非常的安全的。不過,飛機或是過山車這種東西不出事自然就是不出事了,一旦出事那就是大事了。所以,心臟不好的夥計或者是有恐高症的夥計最好不要以身犯險。夏自謙是韓羽這些人中唯一一個沒有上過山車的人,因為,他有恐高症。恐高症這種病在平常沒有什麼,如果一到了高處那就會很慘。恐高症又稱畏高症。據國外調查資料顯示,現代都市人中有91%的人出現過恐高症狀。其中10%屬臨床性恐高。他們每時每刻都得想方設法避免恐高症“突發”,他們不敢乘透明電梯,更不敢站在陽臺上,他們連4樓的高度也受不了,更不用說坐飛機了。過山車其實和飛機差不了多少,只是高度上沒有什麼區別。夏自謙曾經對韓羽說過,他什麼都做過了,就是沒有坐過飛機。更讓人鬱悶的是,夏自謙的父親居然是一名航空機長。這是一件多麼諷刺的事情,老子是機長,可是兒子卻連飛機都不敢坐。夏自謙的父親本來是想讓夏自謙繼承他的事業,可是現在完全放棄了。他老子現在打算讓夏自謙做另外一種工作,那就是開火車。一般分兩種恐高。在高處恐高,是生理恐高;怕高處的人或事物,見到比自己強的人或是事物自卑退縮,是心理恐高。恐高症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站在高處的時候會產生眩暈的感覺。眩暈與視覺資訊缺乏有關。當你身處高處,往下看一片模糊,景象大幅度縮小,一切都變得遙不可及,跟平日習慣的視像大相徑庭,這時你的視覺資訊大減,就會失去平衡。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很多,大約有上百種病可以引起眩暈,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約佔眩暈病人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佔70%,多數週圍性眩暈與我們的耳朵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症狀,耳蝸也就是聽力的改變、耳鳴和噁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部分疾病可反覆發作性眩暈,自行緩解。一般情況下,大腦指揮身體做出的動作幅度是以視野中物體的相對活動為參照物件。假如從高處往下望,地面物體太遠太小,就不能作為平衡資訊回饋的根據了。再加上人在高處,眼睛無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實物進行水平運動參照,於是人體平衡系統崩潰,繼而出現類似舟車暈浪那樣的眩暈,無法定位。

科學家指出,人們靠“視覺流場”控制自己的姿勢和運動。當人們站在一條筆直的公路上,公路盡頭在我們極目處消失,這時人不大會害怕,因為人與這個視覺流場成直角。但當人站在大廈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