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9部分

對於這個‘鏡湖牧場’的專題片還是相當認可,認為它擁有在國家電視臺經濟頻道播出的資格。除此之外,壽大山對於那位工作認真、想法頗多的年輕記者、主持人楊百合,也是相當感興趣。

國家電視臺作為華夏的官方媒體,自然是集中了最好的資源和最多的經費,但是也需要承受更多的壓力,需要更多能夠製作好節目的人才。

因此,楊百合這樣的精英出現在自己眼皮底下的時候,壽大山自然是不會輕易錯過。只要楊百合的實際能力能力表現出這部專題片同樣的水準,壽大山就打算利用國家電視臺的一些優勢,把她吸收到北平。

…… ……

楊百合製作的專題片除了在主旋律宣傳上的成熟之外,在許多美食概念上也是給予壽大山極大的啟發,讓他對於正在剪輯的《舌尖上的華夏》有了更多、更好的想法。

經過18個月的努力,8支攝製組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艱苦拍攝之後記錄下了超過一萬個小時的素材,《舌尖上的華夏》已經進入了最緊張的剪輯階段。如何從數以萬計的素材中精挑細選出最能代表華夏飲食文化、美食文化的片段,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成片,成為了壽大山最大的挑戰。

如今,楊百合的專題片給了壽大山很大啟發,或許可以把‘銀杏村’的美食單獨列出來,製作一集‘銀杏專題’!

銀杏村擁有著多樣的氣候、地形,也就造就了大量珍稀食材,濃郁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創造了絢爛的飲食文化,這也是一個極好的賣點;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銀杏村’美食故事的變遷,可以忠實地反應出滇西北農村的經濟發展、人文變化,這才是《舌尖上的華夏》最應該表達的核心思想!

就這樣,楊百合也沒有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