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來,人類歷史上,“白板說”和“基因論”爭論不休,到了20世紀90年代,學術界終於有了統一的認識:人的行為是先天的遺傳、後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晶,人的智力也是三位一體,互相促進的結果。
幼教工作,德國領先。
大家認為大學教育是充實知識與技能,小學和幼兒園的教育,則能塑造人格。一個民族素質的好壞,主要依靠教育這塊基石。
德國曆來重視幼兒教育,他們幼兒園及小學的老師水平很高。普通大學畢業還不被認可,必須有幼師的碩士資格,才可以任教。更重要的是,大多數老師對這份工作,具有濃厚的興趣,除了在校教育外,對孩子們的家庭背景都深入瞭解,對破碎家庭的幼兒給予特殊照顧。
因為德國重視幼兒教育,所以德國人的智商居歐洲之首。2006年3月28日,《參考訊息》轉載《泰晤士報》報道,在英國的阿爾斯特大學,有一位專家的研究結論是:德國人是歐洲最聰明的人,平均智商為107,其次是荷蘭人、波蘭人、瑞典人和義大利人。德國人平均智商排名大大領先於英國人(名列第8),西班牙人(名列第15)和法國人(名列第19)。德國培養出了馬克思、愛因斯坦那樣聞名於世的人物。
他們的國民生活方式、處世態度良好,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在機房裡撿到一顆螺絲釘,會不厭其煩地花費時間,找到何處脫落,設法裝在原處;任何紙屑都裝進衣袋,決不隨便亂扔,因為多數國民如此,所以德國大街小巷,到處整齊清潔;在社交場合,多數人都能輕聲細語,決不喧譁吵鬧;尤其是二戰以後,因為上一代參與侵略,殘害別國人民,國民對給以受害之人賠償而毫無怨尤。
遊戲中多學,出國去讀博。
在幼童眼裡,一切活動都是遊戲,玩也是學習,孩子能在遊戲中增加智慧,學會很多本領和技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第一個玩伴,要帶領孩子玩兒好。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有一個普通家庭,有三個女兒。他們的父親叫陳克正,是衛校的老師。利用空閒時間,經常帶領年幼的孩子玩兒遊戲,花樣不斷翻新,辦法層出不窮,她們很有興趣,促進了腦子的發育,加快了識字、計算能力的進步。促使三個天資一般的姐妹,都經考試出國,成為博士。其方法簡介如下:
玩撲克牌。老二6歲,老三4�5歲時,他們每天玩兒撲克牌,玩法與常規不同,先拿出黑桃A,讓孩子答幾個,再拿黑桃2,問幾個?逐漸增加,讓孩子數一數,讓他們記住,以後就不叫數了,認識數字……然後,再拿出兩張,讓孩子算加減法……提高了計算能力。
做“買賣”。在桌上放些火柴盒、肥皂、鉛筆等小物品當商品,讓孩子當售貨員。另一個孩子當顧客,來購物。父親在一旁看錶演,糾正錯誤,姐妹倆著了迷,反覆進行,很快提高了口算能力,學會了解應用題。
捉“特務”。那是階級鬥爭年代,特務和反革命等名詞出現很多,人人皆知,小孩也不例外。爸爸用些紙片,寫上字,裡面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不認識的被稱為“特務”,讓孩子尋找,加強記憶。由簡到繁,孩子越玩兒越愛玩兒,識字的速度加快。
抓“反革命”。把錯別字定為反革命,混在正確的片語中,做成卡片,讓孩子發現錯字,改正別字,讓孩子槍斃,這樣的玩法也立竿見影,減少了錯別字。
玩兒遊戲多變換,針對孩子的學習進度,反覆進行,越玩兒越深,發展了孩子的智力,她們逐漸在同學中拔尖,都考取博士出國留學8
神童有惡果,人人都驚愕。
歷來升學競爭激烈,因此促學的措施,要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進行,促好不促快,不能負擔過重,不能拔苗助長,不能使知識出現斷層,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據《參考訊息》報道:馬來西亞華裔神童張進明,他的智商148,一般人是100,12歲初一跳級到大一,13歲進麻省理工學院,創下吉尼斯記錄,15歲進哈佛大學,讀博士,壓力過大,得了神經病,31歲死亡,應該引以為戒。
神童張進明的致殘致死,這不是早學的問題,而是跳級過快的惡果。兒童學習就是攀登科學高峰,好像爬梯子,只能一級級地上臺階。即便是神童也不能跳級過快。否則,立腳不穩,滑下來會摔死。張進明的悲劇大家要牢記。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六章 奇遇紀實(1)
(1971—1978年)
22�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