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穩ā焙蛻扯磯醞餉曬諾氖導士刂疲�踉賈校�扯碇懷腥狹酥洩�醞餉曬諾摹白諡魅ā斃槊��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了卻恩怨,中俄領土止爭端(3)
1914年6月,俄軍又侵入唐努烏梁海地區,沙皇尼古拉二世宣佈,唐努烏梁海地區歸俄羅斯所有,強行霸佔了我國十七萬平方公里領土。對於這些被侵佔的地區,不僅當時中國的北京政府未予承認,以後的歷屆中國政府也從未宣告放棄對這一地區的主權。
多行不義必自斃。沙皇的倒行逆施終於引發了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蘇聯政府多次宣佈廢除沙皇政府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並宣佈放棄沙俄在中國侵佔的領土。
1924年5月,中華民國(曹錕大總統時期)和蘇聯在《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中規定,協定簽字後一個月內,雙方舉行會議商訂解決所有懸案的詳細辦法。兩國政府同意在上述會議中,將中國政府與前帝俄政府所訂一切條約概行廢止,根據相互平等原則及蘇俄兩次對華宣言的精神,重新訂約。
但令人扼腕的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時期,內政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剛簽訂幾個月,我們的“賄選總統”曹錕,很快在軍閥混戰中被趕下臺,上臺“臨時執政”的是接替者段祺瑞,而又過了一年半後,北伐戰爭爆發了。從1912年到1928年,北京的內閣就像走馬燈一樣,總共換了38屆,這些外交事務也基本上處於無人過問的狀態。
蘇聯人也不誠實,後來不但沒有遵守《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反而將之完全推翻。1925年5月,蘇聯為獲得日本的承認,認可了1905年的《日俄和約》(即《朴茨茅斯和約》),完全違背了和中國簽訂的《懸案大綱協定》精神,和中國的領土爭端問題,就這樣不了了之。
1921年7月,蒙古上層王公與蒙古人民黨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當時已經進入外蒙古),宣佈“獨立”,建立“蒙古國”。訊息傳來,國內各民間團體、黨派紛紛發表宣言,致電當時的北京政府,反對蒙古王公貴族分裂祖國的倒行逆施,並譴責蘇聯對外蒙古的武裝佔領。北京政府也釋出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宣告,譴責外蒙古企圖分裂中華民國的行徑,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但也只能僅此而已。
1945年二戰結束前,在斯大林的堅持下,蔣介石被排除在雅爾塔會議之外(這就是英美中在雅爾塔會議之前召開開羅會議的原因)。斯大林之所以不想讓蔣介石參加雅爾塔會議,表面上是認為中國不夠大國的資格,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讓中國參與有關蒙古問題的討論。雅爾塔會議的結果,美英兩國最終同意了蘇聯維持外蒙古“獨立”現狀的要求。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前往蘇聯訪問,開始時很受斯大林的冷遇,據說進行建立同盟的談判前,蘇聯提出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新中國承認蒙古獨立。儘管中蘇後來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但談判中的不快當事人記憶猶新,這也許是構成後來中蘇交惡的最初起因。
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後,蘇聯歸還了旅大軍港和東北鐵路的管理權。但當中國提出解決蒙古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時,遭到了赫魯曉夫的斷然拒絕。而此時的蒙古,早已投入了蘇聯的懷抱。
20世紀60年代的中蘇交惡,導致了兩國邊境出現非常緊張的態勢,蘇聯人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威脅著中國的西部和北部邊疆。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人甚至全面越過“條約線”,偷偷摸摸地把邊界向我方一側推進,導致中蘇邊境小規模的衝突不斷。
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讓中蘇矛盾發展到頂峰。珍寶島位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中國一側,從1967年到1969年初,雙方巡邏隊在島上衝突不斷,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蘇軍動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和火箭炮,我軍使用了反坦克炮、無後座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和岸上的縱深炮火,雙方展開猛烈的爭奪,互有傷亡。
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蘇聯的勢力開始日漸減弱。1986年7月28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海參崴發表講話,承認中蘇兩國存在邊界問題,並表示願意按照國際公法,合理解決兩國間的邊界問題,共同建設一條和平邊界。對此,我國領導人鄧小平做出了積極的回應。由此,中蘇邊界談判開始走上正軌,併成立了聯合勘界委員會,逐步展開勘界立碑工作。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了卻恩怨,中俄領土止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