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從邊關發來的奏報越發頻繁,而在劉闖的暗中指使下,民間呼籲漢帝御駕親征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大……
+++++++++++++++++++++++++++
漢帝,這一次並沒有太過抗拒。
不過他找了一個好藉口,說是身體不適,所以準備推遲幾日御駕親征。
劉闖沒有再逼迫漢帝,畢竟他是天子,劉闖總要給他留些顏面。在確定了漢帝親征的事情之後,朝會上開始商議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正式遷都的日子。十一月初十,劉闖將正式遷都返回洛陽。而許都從此之後,將作為陪都而存在……
畢竟,歷經十載,許都而今的規模已經不小。
近四十萬的人口數量,也註定了許都不可能再和從前一樣,以一個小縣的地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許都的地位必須要獲得提升。在經過反覆商討,劉闖最終決定,置許都為中都,設中都令,秩比兩千石,幾乎等同於一郡太守的地位。
遷都之事確定下來後,尚書令司馬防再次走出來,遞上了奏疏。
奏疏的內容非常簡單,言自漢武以來,相權旁落,天子身邊缺少一個可堪大用的臣子。如今,劉闖中興漢室,卻不得封王,所以斗膽懇請,重置丞相,由劉闖接掌。
此一奏疏出口,劉協的臉色頓時變得鐵青。
他終於明白,為什麼此前會有那麼多人請求為劉闖封王,原來劉闖的真實目的在於此。
劉協有心拒絕,可是文武百官卻不給他拒絕的藉口,同時上前請命,由劉闖接掌丞相。到了這一步,漢帝總算是看明白了!劉闖這一步一步設計的非常巧妙,從頭到尾,就是奔著這丞相的位子而來。把他趕出中原,而後遷都洛陽,劉闖身為丞相,執掌朝堂,號令文武百官,也就變得順理成章。如此下去,用不得太久,朝堂上也就再無人會記得,這天底下還有一個天子存在。那時候劉闖便可以順勢而上,接掌帝位。而劉協身在燕京,根本無法發出聲音,又怎可能阻止?
看著劉闖的目光,如同噴火!
劉協心中殺意盎然,強作笑臉道:“按說起來,以皇叔的功勞而言,為丞相倒也算不得過分,只是他的年紀……恐怕難以令天下人信服。”
劉闖的功勳,是一刀一槍拼殺出來,任劉協對他再不滿,也無法抹殺他的功績。
而且,文武百官都是劉闖的人,異口同聲的推薦劉闖。如果漢帝強行反對,弄不好會引發另一波動盪。再反覆思忖之後,漢帝最終決定,還是用劉闖的年紀說事。畢竟劉闖如今還不到三十歲,為一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終歸有些說不過去。
哪知道漢帝話音未落,從朝班中走出一人。
“陛下,此言差矣。
自古以來,達者為先,賢者不論大小。古有甘羅八歲拜相,而今皇叔已近而立之年,且功勞卓絕,為何便做不得丞相?普天之下,又有誰的功勞能與皇叔相比?若皇叔不為丞相,誰又做的丞相?陛下若不得拜皇叔為丞相,恐為小人所乘,言陛下對皇叔心懷忌憚,不肯任用賢良。這若是傳開來,只怕與我漢室不利。”
這一番話,幾乎是在威脅漢帝。
劉協抬頭看去,臉色頓時變得鐵青。
可是對這說話之人,他卻無可奈何。因為說話的人也是漢室宗親,正是那劉曄劉子揚。
劉曄當年前往北疆,歷任大鮮卑山都督之職。
數年來,他治理大鮮卑山政績卓絕,並且不斷蠶食夫餘國,令夫餘國主簡位居不敢妄動,只能俯首稱臣。此次,劉曄隨劉闖家眷前來,便是協助處理遷都事宜。
而今,劉曄拜少府之職,遙領兗州刺史之職。
這是一個鐵桿的劉闖系。聽說劉闖已經準備。在遷都之後。命劉曄領宗正之職。
這宗正,是漢室宗正。
若劉曄領了宗正,到時候整個漢室宗親,在名義上都要為劉闖控制。
漢帝強笑一聲,剛要開口,劉曄已搶先再次說道:“今陛下任皇叔為丞相,也是眾望所歸,更是我漢室江山未有之祥瑞。皇叔以而立之年拜為丞相。豈不更證明了天佑我漢室江山?”
“是啊,陛下,除皇叔之外,無人可以勝任丞相。”
群臣再次開口,也使得劉協沒有任何藉口阻撓。
沒辦法,他事先沒有接到任何通知。如果他能夠得到一星半點的訊息,也不至於在面對群臣逼迫的時候,手足無措。劉協深吸一口氣,朝劉闖看了一眼。卻見劉闖朝他微微一笑,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