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定河的手忙腳亂不同。
雖然從王爺變成了皇帝。
但夏風依然悠閒自在。
雖說大夏一統後,需要處理的事務很多。
但內閣成員也隨之擴充到了十五人。
因此大部分決議透過內閣的討論後基本就能解決。
實在是解決不了的。
才會讓夏風做決定。
能成為內閣成員的。
都是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的官員。
說是內閣。
實際上只是幫助夏風集中處理政務的機構罷了。
這只是文官方面。
至於武將方面。
就完全不同了。
武將的最高統帥就是總司令。
不過因為有海軍的存在。
因此也會區分陸軍和海軍。
就像吳迪是陸軍總司令。
而季博達是海軍總司令。
此前海軍的規模不大。
但既然現在大夏重歸一統。
海軍的規模肯定是要擴大的。
畢竟大周可是擁有超過五萬人的水師規模。
武將採用的是軍銜制。
軍銜制分為將官、校官、尉官等十級。
從上而下分別是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至於更下一級的軍士長、上等兵、列兵等都屬於士兵。
軍銜對應著軍中的職務。
不僅代表著軍人的職務等級和軍事能力,也是大夏對軍人貢獻與功績的認可和表彰。
上將作為軍隊中的最高軍銜之一,通常擔任重要的戰略指揮和領導職務。
他們具有卓越的軍事智慧和豐富的作戰經驗,負責制定重大軍事決策和統領大規模軍事行動。
中將則是高階將領中的中堅力量,在軍隊組織架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參與戰略規劃和戰役指揮等工作。
少將一般承擔較為具體的軍事任務和領導責任,如師旅級部隊的指揮等。
大校是校級軍官中的較高階別,具備相當的軍事素養和管理能力。
常常負責重要的軍事單位或部門的運作。
上校、中校、少校依次在軍隊中擔負不同層次的指揮和管理職責。
從團級到營級再到連級,確保軍隊各級單位的高效運轉。
上尉、中尉和少尉則處於基層指揮員的位置,直接帶領士兵執行各項戰鬥和訓練任務。
是軍隊戰鬥力生成的基礎環節。
夏風打算等神策軍的其他幾個軍返回京城後再進行授銜。
同時。
和定州府一樣的各種設施和政策也陸續在京城實施。
雖然距離全部實施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各個部門分工明確。
所有的事務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著。
不僅如此。
駐軍的招募也在同步進行。
畢竟駐軍的缺口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等這一輪駐軍招募完畢。
基本上短時間內就不會再有招募駐軍的計劃了。
這段時間的混亂對於大夏來說確實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除了定州府。
其餘的州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
很多田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
所以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民生問題。
繼續把攤丁入畝推行到整個大夏。
並且還要在《大夏邸報》上刊登此前刊登過的一些農學知識。
畢竟此前的《定州邸報》僅限於夏風的勢力範圍。
其餘州府的百姓根本就不可能瞭解。
最重要的是把此前只是在夏風勢力範圍內推廣的曲轅犁推廣出去。
這些做法都只有一個目的。
那就是保障百姓的生活。
因為考慮到這些最後收復的州府遭受到的影響最嚴重。
所以對這些州府還要進行以工代賑。
以此來暫時解決百姓的生活問題。
而修路就是最好的選擇。
但大夏唯一的水泥廠還在定州府。
雖然水泥庫存還很多。
但想要供應整個大夏的水泥消耗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張益達的建議下。
每個州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