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熬到子正之時後就算守完年了,你別以為這樣就算完了下面還有事,就是接神“子正”之時,即午夜零點開始接神,。祭灶後,諸神都回天宮,不理人間俗事,到除夕子時後,即新一年來臨時,又降臨人間理事。接神的儀式在天地桌前舉行,由全家中的最長者主持。因為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時來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於接何神,神從何方來,要預先查好“憲書”,帶領全家舉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憲書”上指示:“財神正東、福神正南、貴神東北、喜神西南、太歲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禮畢後,肅立待香盡,再叩首,最後將香根、神像、元寶錠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備好的錢糧盆內焚燒,同燃松枝、芝麻秸等。然後今夜都必須是徹夜通明。
接神後,將芝麻秸從街門內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為“踩歲”,亦叫“踩祟”。由於“碎”與“祟”同音,取新春開始驅除邪祟的意思。
我們家這個身份當然不可能真的是主子親自去從街門踩進來,只是在內院的門檻邊上放著一點芝麻秸由人走過就是了,至於我為什麼知道別家怎麼做那麼清楚?那還不是劉徹翻書然後給我說的,說到劉徹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在做同樣的事?
“嬌嬌,你在笑什麼?”
“那裡有啊,快點走了。”
“…………”陳須只是壞笑著看我一眼,然後又正正臉上的笑跟著陳午的腳步進去。
等所有人都走完了,館陶公主放鬆下來,讓我們幾個留下,向陳須問道:“須兒剛才你們在說什麼?”
“娘沒有說什麼,就是互相祝福!”
可能是館陶公主忙碌了一夜也是累了聽到這回話很乾脆的讓我們回去休息。
做完這一切才算是過完大年三十,真是忙碌的一夜啊!
(它最早出現於唐朝宮廷,當時宮中有散錢之風。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雲:唐玄宗天寶年,“內廷嬪妃,每於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王建在《宮詞》中載:“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春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從春日“擲錢為戲”,到“散與金錢”,後又發展到贈“洗兒錢”。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稱,楊貴妃生子時,“玄宗親視之,喜贈貴妃洗兒錢”,以賀喜驅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種民俗。它與正月初一春節結合,形成早期的“壓歲錢”。但當時還沒有流通的貨幣,而只是一種特製的“壓歲錢”。
每逢春節,長者往往要給晚輩們壓歲錢,而且多用一些連號的新紙幣,這個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習俗緣由何在,為什麼要用連號的新紙幣,恐怕很少有人知曉。
壓歲錢由來已久,古稱〃厭勝錢〃、〃壓勝錢〃、〃壓崇錢〃、〃押歲錢〃等,在錢幣系列中,它被歸為花錢類。早在漢代我國就已出現壓歲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錢的正面多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兇〃、〃福山壽海〃、〃長命富貴〃、〃強身健體〃等,還有的正面為錢文,背面為祥瑞圖案,如〃北斗七星〃、〃龜蛇〃、〃生肖〃等紋飾。唐朝時期,宮廷盛行春節散錢,當時人們把春節這天作為立春日,在宮內相互朝拜。而當時在民間還沒有拜年的習俗。宋元以後,春節被定為正月初一,春節散錢習俗就演變為長者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記載:〃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者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明清時期,長者用紅繩串連著壓歲錢送與晚輩。民國時期,方孔圓錢基本取消,長輩則用紅紙包一百文銅錢作為壓歲錢,其寓為〃長命百歲〃,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者喜歡選用連號的新紙鈔賜予晚輩,有〃連連好運、連連高升〃之意,這種送連號錢給晚輩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可以說,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
到清代,才有兒童慶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置之臥所,曰“壓歲錢”。至民國,又曾流行以紅紙包100銅元,以示“長命百歲”,建國後才用紙幣,以示祝福。)
作者有話要說:新的一年的願望就是多評多收,然後就是能看見的美男正太美女蘿莉多多。
☆、第 27 章
還沒有睡多久!就被叫起來了,天都還沒有亮,今天是初一不能睡懶覺不然會在這一年裡都會打瞌睡的,我個人覺得這根本就沒有關聯,也沒有科學依據,但是我都穿了你還講科學這就是一個笑話。
不過話有說回來了,我這早起不管怎麼算都是沒有價值的,初一的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