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的話說得很委婉,但實際就是提醒王旭,如今他已身為楚王,卻沒有分清一個大國和一個小勢力的分別,猶如當頭棒喝,瞬間就讓王旭清醒過來,明白自己錯在哪兒。
好比現在,即便曹操真的出兵。漫長的國境運輸,動輒出動數十萬人,楚國會一點訊息都沒有嗎?楚國會不增兵邊境嗎?真到那時候,再派遣他們領兵出征不就得了?
退一萬步講,即使中了對方的奇計,邊關有失,可如今這樣的局面,兩國交戰後,必定動輒波及數個軍團,高順等身為大將軍。只有坐鎮都城才能更好的應變,奉命調軍出征。如在邊疆鎮守一地,其分身乏術,什麼用都沒有。
只有下棋的人才能看到全盤,衝鋒陷陣的棋子是無法顧忌全盤的!
悟出這個道理後,王旭立刻便改變思路,重新與諸葛亮商議軍團調配。
果然,一切因而變得順理成章。
次日,調命終於下達至太尉府和各大將軍府,總算讓群臣長舒口氣。
“楚王令:大將軍高順、驃騎將軍趙雲、車騎將軍張遼卸去各自軍團統帥職務,限期三月內交接完畢,返回襄陽各將軍府理事。
調徵東將軍張合轉任青龍軍團統帥,駐守南陽郡。副將宣義將軍嚴顏、文治將軍李嚴。
徵西將軍魏延調任白虎軍團統帥,駐守雍州扶風郡,防備西涼。副將橫野將軍廖化、甘寧代行威烈將軍。
徵北將軍黃忠改任玄武軍團統帥,駐守雍州北部邊境。副將鄧賢拔升撫軍將軍,王平暫代宣文將軍。
徵南將軍徐晃改任朱雀軍團統帥,駐守揚州豫章,協同邊防軍共擔荊南防務。副將堅志將軍黃敘,孟獲拔升宣武將軍。
調平南將軍韓猛任南方軍團統帥,駐守襄陽南大營。副將馮習拔升討寇將軍,傅彤拔升討逆將軍。
破格拔升驍騎將軍鞠義任平東將軍,統東方軍團駐守雍州弘農郡。副將平虜將軍吳懿,冷苞拔升威遠將軍。
撫軍將軍鄧芝任平北將軍,統北方軍團駐長安,協同策應雍州各地防務。副將吳蘭拔升建忠將軍、雷銅拔升建義將軍。
宣武將軍王凌任平西將軍,統西方軍團駐守武都,協同扶風的白虎軍團,防備西涼。副將牙門將軍王雄,張嶷暫代鎮遠將軍。
宣文將軍陳到暫代後將軍一職,轉任第二近衛軍團副將,協助左將軍典韋,駐守襄陽近郊。第一近衛軍團改由前將軍徐盛為主,右將軍顏良為副,駐守襄陽近郊。
令畢,限諸將三月內盡數交接完畢,儘快熟悉職務,延誤者,斬!”
這道調令可謂是人人滿意,其中唯獨嚴顏、黃敘、王雄等人沒什麼變化,可他們不比那些新晉的將領,雖然功勳卓著沒能得到升遷有些遺憾,可這些人無不是爵位在身,食邑豐厚,比起新晉的將領,那是大不一樣。
只是,王旭這樣的安排,同時也讓朝廷的文武意識到,距離征伐西涼的時間不會太遠了。
須知,全面排程過後,王旭不但沒有削弱北邊和西邊的兵力,反而增添了一個軍團,如今已多達四個軍團,三十多萬人,再加上這一兩年擴充較快的邊防軍,可謂是兵力達到鼎盛。
最重要的是,朝中變動這麼大,可身為太尉的郭嘉至今都沒有被召回,仍然親自坐鎮在邊陲!
此後,楚國陷入大面積調整的忙碌中,主力軍調動頻繁,可把魏國和吳國給嚇壞了,他們早就受夠了王旭那招虛虛實實,即便他們都確定此次排程是爭對西涼,可兩國還是緊張到不斷往邊郡增兵,生怕哪天突然又冒出一支軍隊來奇襲。
不久,高順和張遼相繼交接完防務,快馬返都,可沒能歇上兩天,就不得不投入各自將軍府的繁忙事務中,如今要對整個楚**隊體系進行梳理和整頓,任務不是一般的繁重。
可不論如何,至少絕大多數文武都處於喜悅和滿足中,唯獨一個人,卻一天比一天愁。
這個人就是文聘。新任的典農大將軍。堪稱整個楚**隊的後勤總長和預備兵最高統帥。
按理說他應該高興。畢竟他現在的職位僅此於高順、周智等人,在楚國高層屬於排頭的人物之一,可事實上,自從升上典農大將軍後,他的眉頭就沒有舒展過,整日焦頭爛額。
“元龍,元龍,你就幫幫我。再幫我頂幾天,如何?”
這日,文聘趕到中尉寺,苦苦央求執金吾陳登。
“仲業,不是不肯幫你,是實在不能再這麼下去了,既然典農大將軍府設立,軍需後勤排程這方面事務全部從我們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