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道:“不可能吧,也許這個姓劉的人比孫燦還要略勝一籌?”
賈詡搖頭道:“統領全軍者,必要全軍信服。須知兵不尊將,乃兵家之大忌。只有做到‘令必尊、命必從’,才有可能‘戰必勝、攻必取’。在孫燦軍中能號令全軍的惟有兩人,一個是孫燦,一個孫燦的亞父劉華。
而劉華是‘濟世之才’知謀略,曉兵法,亦可統兵,但統兵之才能,絕對要不及孫燦。以孫燦之性格,沒有理由畏戰不前。難道那場大火真的讓他出了什麼意外?“他想遍了孫燦所以習性,除了受傷,他實在想不出什麼理由令孫燦不親自指揮戰鬥。
張繡疑惑問道:“應該不會,如果真的有事,為何無任何訊息。若身受重傷,為何還要自罰軍棍。”
賈詡捏須,輕聲答道:“孫燦為人即是如此,他在寬於待人的同時,對己身卻相當的嚴苛。因此,也得到萬千將士的愛戴,忍傷而受罰,並不出奇。還有兵法講究虛實之分。對即錯,錯即是對。為了穩住軍心,對方很可能密而不發。為了不讓我軍起疑,便強攻宛城以示警戒。”
張繡喜道:“居然如此,今夜繡就代兩萬鐵騎,前去截營。”
“不可!”賈詡制止道:“以上全屬猜想,怎能貿然行動。”
張繡不以為然道:“文和先生哪有出錯的時候?”
賈詡淡淡的說道:“縱使是當年的謀聖張子房也有出錯之時,何況是賈詡。真英雄則能伸能屈,能攻能守。一戰之敗,不減英雄之色。雖屢敗屢戰,而不為所屈,最終得民心,得天下者,方為英雄也!所以,英雄之才不單是武功,還要有謀略,懂大勢,而不計較一時之纖小。
孫燦雖敗,但以他那性格不可能會被失敗所擊倒。面對他,半點也不能馬虎。“此刻,賈詡也一時間無法確定真偽。
張繡道:“那該如何是好?”
賈詡詭異笑道:“將軍可修書一封,給荊州劉表。請他出兵斷孫燦後路。若孫燦無恙,損失皆由劉表承當,若身體有恙,我們可協力破之。”
正商議間,孫燦軍已經發起了攻勢,張繡親自在牆頭指揮,攻城失利,孫燦軍折損耗了一些士兵,暫時退了下去。
孫燦軍帥帳。
“好一個賈詡,自己無法確定判斷,竟然引誘盟友來戰,果真是老謀深算。”當孫燦得到賈詡利用劉表的訊息來探虛實的時候,臉上又是一片怪異,心想:“和這賈文和打交道,他什麼時候把我賣了,說不定我還在傻傻的替他數錢。”
當下,也不再猶豫,此刻孫燦軍急需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立刻就遣郭嘉、高順、張遼、趙雲南下出戰劉表援兵。
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六月八日。
劉表遣驍勇善戰之從子劉磐領兵三萬協助宛城張繡抵禦孫燦,意圖出新野奪安樂、魯山而城以斷孫燦軍後路。
六月十八日。
高順、張遼、趙雲等人用郭嘉之謀,於育水之畔,伏擊劉磐大軍,大獲全勝,回軍途中還意外擒得了一名可疑人物。
回到軍中,經過商議,孫燦、劉華、郭嘉等人決定突審可疑人物。
可疑人物作賊心虛,沒經過幾個回合,就招供了。
原來,這個可疑人物正是呂布派去於劉表結盟的使者,此刻他正拿著和劉表商議好的結盟書函,趕回徐州。
不巧途中遇見了孫燦軍的回軍之師,心虛之下,便露出了破綻,被抓了起來。
得到這個訊息的孫燦等人,心裡又是一陣不安。
如今,已經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擺在孫燦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
第一、回軍淮南,如此一來,會失去一切戰機。
第二、立刻攻取宛城,開啟這南下的通道。
可是,事情並非想象中的如此簡單,要想攻取宛城必先過賈詡這關。如果賈詡願意出戰,孫燦有絕對的把握打勝他。可惜,這老狐狸根本就不會離開宛城半步,藉助宛城之堅,將孫燦等人死死的困在城外,望城而嘆。
諸位文臣武將,毫無辦法。
夜涼如水,郭嘉靜靜的走在軍營中,腦中思緒萬千,腦中全是賈詡。所謂將遇良才,棋逢對手,是人生一大快事。
而謀士也是一樣,兩個才智相當的頂級謀士也同樣能產生相同的感覺。
可是,對手難求。好不容易出現一個才智差相彷彿的對手,郭嘉本想和他一較高下,可是對手卻是一隻狐狸,一隻從來不給他謀算機會的狐狸。
一到平時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