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無須驚慌,孫燦此人決非等閒之輩,不可以常人眼光視之。徐庶已經有了萬全之法,只要兄長禁閉襄陽城們死守不出,孫燦定然無法對我軍造成任何傷害。”
劉表看完書信,輕輕嘆了口氣,再次後悔起當日的舉動,他無力的將書信傳遞了下去讓眾人出出對策。
韓嵩看完信後,憤然道:“劉備小兒,果然沒安好心。既然已經知道孫燦要奇襲襄陽,為何不趁機兩面夾擊,將孫燦一網打盡何必說的如此冠冕堂皇。擺明了就是讓孫燦攻打襄陽,然後在敵我雙方筋疲力盡的時候,坐收魚翁之利?好卑鄙”
蔡氏一黨,齊聲附和。
劉磐卻道:“玄德公此舉非常合理,孫燦身經百戰,大小戰役,除個別失利以外,其餘都是勝利。可見此人用兵極為得當,不可能如此莽撞。三思而後行,乃最穩健之法也。”
劉氏一黨,也同樣附和著劉磐的說法。
雙方你一句,我一句,僵持不下。
最後,劉表還是看向了蒯良,詢問他的意思。
蒯良想了很久,如今荊州局勢緊張萬分,強敵孫燦步步緊逼,大有一舉消滅荊州的意圖。內部,奪嫡之爭,尚未平息,劉備的忠奸也變的模糊了起來。
襄陽城內流言四起,蜚語連綿。走錯一步,就會滿旁皆輸。
他也不敢妄自定論。
靜心思考道:“孫燦率軍深入我軍腹地,無論他意欲何為,都犯了兵家之大忌。而劉備打算死守不攻,很有可能是韓嵩說的坐山觀虎,也有可能另有想法。徐庶此人才智在我之上,也許他已經洞察了孫燦的計謀,只是未說。但無論如何,劉備此刻的名望,已經給荊州帶來了危機。
如果再由他打退孫燦軍的話,那民心所向的將會是劉備而非主公。因此,劉備的計策絕不可用。
唯一能克敵的方法,就是利用兵力上的優勢,前後夾擊孫燦大軍,以強硬之法,將孫燦擊潰於荊州腹地,讓他無翻身之力。如此才能解決強敵之餘,讓荊州不被內患所害。”
於是,便道:“孫燦此舉乃自尋死路也,他們長途跋涉,進入我軍腹地作戰,我軍就已經佔了上風。只要聯合樊城劉備,雙頭並出,合力殲之,必可獲全勝。”
劉表知道蒯良忠於自己,沒有什麼私心,見他也同意出戰,便道:“既然如此,傳令下去,準備戰鬥。我立刻修書一封邀玄德弟出戰。”
樊城議事廳。
劉備看著眼前的出戰書,面色一片尷尬,說道:“軍師,看來備要食言了。吾兄既然執意出戰,備也無可奈何。”
徐庶並未在意,這情況已經在他的預料之中了,荊州的流言蜚語,才是他最擔心的。他和劉備都沒有這麼幹,唯一可能做的也只有孫燦,孫燦的目的是什麼?這實在讓他憂心不已。眼下劉備還是寄人籬下。一切物質全是劉表供給,一離開劉表他們連稀身之地而沒有。
因此,他們不得不服從劉表。
劉表說打。那也只能夠打。
徐庶堅決道:“主公,既然要打,就必須速戰速決,利用我們的優勢壓對方劣勢,猛攻猛打,一口做氣,不勝則敗。”
第六部 再戰荊襄 第二十八章 出戰、斷後
手機電子書·飛庫網 更新時間:2009…7…4 21:06:19 本章字數:2287
同一時間,孫哲、孫燦也回到了孫哲的太傅府裡。(
孫哲將在宮中所發生的事情的經過詳細的對劉華說了一遍。
劉華聽了半響,驚訝道:“什麼?你是說黃巾軍首領張雲攻克了宜陽縣,殺奔洛陽而來?”
孫哲難過的點了點頭,面龐一片悽苦。
劉華同情的看了孫哲一眼。要說這個世上唯一可以理解孫哲,知道孫哲功勞的人就只有劉華一個人而已。
他知道就是因為孫哲的出現,漢靈帝的許多毛病都改掉了。如:貪財賣官,不理朝政等等大不為的行徑都沒有發生,在無意中也算是拯救了許許多多的勞苦百姓。可是這並不能阻擋漢朝落敗的腳步。因為漢朝在漢恆帝時期,已經是一個病入膏肓的國家。
一個無可就要的國家,僅僅靠著幾個賢臣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與其讓漢朝苟延殘喘,繼續**下去,還不如破後而立,建造一個新的理想國度。因此,他並沒有將“黃巾之亂”的發生,以及以後將要發生的事情說出來。
不過,現在事情還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原本“黃巾之亂”在一年之內就應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