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的身影,不由得相視而笑。
桑皮、藤皮等樹皮以及稻草、麥稈都可以做為造紙的原料,竹子雖然也可以,但是竹子纖維硬、脆、易斷,技術處理比較困難,張沁兒暫時不打算製造竹紙。
除了這些原材料,還需要準備一些石缸,土灶、大鍋、杵和石臼等,這些事情就忙碌了張志廉足足好些日子,至於要花費的錢銀,居然是自己一人承擔,並未向張沁兒要,這倒是讓張沁兒小小的驚訝了一下,但是張樂兒卻一語中的。
“這些東西都是大伯花錢買的,那麼造紙成功了,自然就是大伯的,和你可沒有半分關係了。”
張沁兒不禁啞然,心想若是再過數十載,等《天工開物》出來以後,估計張志廉根本就無需打這些小算盤了,可惜《天工開物》要到崇禎年才印刷出版去了。
張沁兒以前在DIY造紙時,就曾經看過《天工開物》這本書,其中就記載了竹子造紙的法子:在芒種前後登山砍竹,截斷五七尺長,在塘水中浸漚一百天,加工捶洗以後,脫去粗殼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化汁塗漿,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晝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漿過,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這樣十多天,自然臭爛。取出入石臼,舂成泥面狀,再製漿造紙。
從這記載中就知道,竹子造紙太麻煩太累了,光竹子就要整整浸漚一百天,更何況後面的蒸煮等工藝也太複雜了!
又過了幾日,待東西都準備好了,張志廉就帶著張俊峰等人在張家老宅的後院搭了一個土灶,石缸也讓人打造好了,牆壁上靠著兩根又大又粗的搗杵,又依著張沁兒的吩咐讓謝氏編制了一些細密的竹簾用來最後撈漿抄紙。
石缸中草木灰水浸泡著樹皮和部分麥稈,土灶已經幹了,張俊峰這會兒正在燒火,張俊傑則被吩咐去山腳下撿柴,對於給張沁兒打下手,張俊傑心中十分的不爽,陰陽怪氣的說:“小丫頭片子就會說大話,要是這紙造不出你就給我等著!”
放完狠話,張俊傑心中再不甘也得去撿柴,因為張志廉和謝氏都對他耳提面命過了,千萬不要在造紙之前就得罪張沁兒!他們還指望著張沁兒造紙呢!
在經過去年中秋惦記二房三房的好處失敗之後,謝氏一直沉默著,直到張志廉打算開辦學堂,想起造紙的事情,這才一拍即合,把主意打在張沁兒身上。
對於這些,張沁兒心知肚明,不過她也只是打算做實驗,並且這實驗用具和人手都是張志廉安排的,她樂的輕鬆自在。
並不理會張俊傑的狠話,瞧著大鍋已經準備好了,就吩咐張志廉把浸泡好的樹皮放進大鍋中,加入石灰水一起蒸煮,並且在最上面放著幾塊大石頭壓著,這樣容易煮爛一些。
蒸煮需要很久的時間,這個過程由張俊峰照看灶火就行了,他們這些動靜引的村民們紛紛過來圍觀,大家都對造紙很感興趣,張志廉不想讓造紙的法子洩露出去,和村民們虛與委蛇一會兒,就將人全部打發掉了。
原料浸泡草木灰水和用石灰水蒸煮都是為了讓原料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蒸煮一天之後,大鍋裡面的原料果然已經爛的差不多了,放入水缸之中將石灰水漂洗,然後放入石臼中,拿杵開始捶搗起來,這是個力氣活,要男人才能夠勝任的,張志廉和張俊峰一人拿著一根粗大的杵,你一下,我一下的捶搗著,這模樣倒像是過年時打餈粑的感覺。
張老頭也在旁邊看著,並且在張志廉和張俊峰沒有力氣的時候,也上前幫一把,忙累了許久,石臼中的原料終於被捶搗成紙漿,用手一摸,質地很細膩,應該算可以了,而此時張志廉他們早就累的不行,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休息著。
張沁兒拿瓢舀著清水摻入紙漿中,製成漿液,又將事先準備好的楊桃藤的汁液摻了進去,楊桃藤也就是獼猴桃藤,被俗稱為紙藥、滑水。加入楊桃藤汁之後,就能夠使纖維均勻的懸浮在水中,拿竹簾撈紙的時候,能夠讓撈出來的紙張厚薄一致,結構緊密,是造紙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紙漿已經完全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拿竹簾撈紙和曬乾之後看紙張的質量如何了,這些步驟都是最簡單的造紙法,這造出來的紙,張沁兒只敢保證是紙而已,究竟會怎麼樣,誰都說不好。
“你們看著我做。”怕大家不懂,張沁兒先拿著一個竹簾,快速的朝紙漿中一抄,紙漿就留在竹簾上,她手腕微動,讓紙漿在竹簾上滑動的速度增加,使紙漿在竹簾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溼紙,過了片刻,張沁兒就伸手將竹簾上的溼紙放在木板上。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