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撿好貝殼要放在盒子裡收好,不要再掉了。

開車後,雅爸突然想到什麼似的轉頭過來問我:“我這樣會不會太寵小孩了?我知道我們有時間壓力,但我實在不願意好好的一個旅行結束在不愉快的體驗裡。”

我回瞪了他一眼,一邊喂妹妹吃早上剩下來的果醬麵包做她的中餐,一邊沒好氣地跟他說:“你應該在跟小雅說你的決定前先跟我商量,而不是說完之後才問我你做得對不對。”t米t花t書t庫t http://www。7mihua。com

我跟雅爸一直有共識:不要給小孩兩種不同的決定。夫妻如果對於某件事有歧見,要商量好再告訴孩子;而一旦一方要求了孩子或給了承諾,除非事態嚴重,不然不要唱反調。這樣孩子不會利用父母意見相左的弱點找漏洞鑽,也比較不會覺得父母食言而肥。

“不過,反正要開車的是你,如果你願意為了讓她高興而摸黑開山路,我是沒有意見。頂多大家肚子餓久一點,以及妹妹得吃一餐的垃圾食物。”我斜眼看著小雅抱著奶奶給的塑膠盒,心裡覺得猶太人真的是很寵小孩,真不知是好還是不好。

到了海邊,雅爸停好車跟小雅說:“現在阿爸抱著你,我們快快地到海灘上撿貝殼——只撿貝殼,不玩水,不做其他的事情,然後就要快快地回來。因為大家肚子都餓了要吃飯,而且我們還要開長程回家。”平常只肯自己走路的小雅點了點頭,安靜地讓阿爸抱著她,父女倆很快地消失在停車場的另一邊。

過了20分鐘,雅爸又抱著小雅出現。小雅滿臉的笑容,驕傲地跟我展示了一盒滿滿的寶貝。“媽媽,我跟阿爸把沙灘上的貝殼全部都撿回來了,沒有一片留下來。”她很快樂、很快樂地跟我說。

失而復得,讓孩子更懂得珍惜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看著小雅。她一路安安靜靜地、心滿意足地不停玩著、看著貝殼,一直跟我嘮嘮叨叨地說著每個貝殼有什麼不同,就連沉沉睡去時,懷裡也還緊緊抱著它們。失而復得的愉悅並沒有讓這個快四歲的小孩情緒高漲,反而有著濃濃的小心翼翼及珍惜。

我望著她熟睡中嘴角還微揚的小臉,忍不住跟雅爸說:“也許你是對的,也許回頭去撿貝殼是對的,也許這不是寵小孩,而是體貼小孩的情緒。至少我們不會有個沿途一路哭回家的小孩。”我突然想起,依小雅的個性,會哭很久代表她真的很傷心,而弄丟她心愛的玩具這種壞事她一定記得很久,會心情不好很久。

為孩子多繞點路(3)

想到這一點,愧疚的情緒開始盪漾。為什麼我之前在看待這件事時,“回頭再去撿貝殼”這個選項從沒有在我心中存在過?我是不是太輕忽小孩的情緒了?是不是太以大人的需要為中心了?是不是隻顧著妹妹的需要,就不大能同情、理解小雅的眼淚了?她才三歲多,粗心忘了某樣她心愛的東西不是很正常嗎?我又怎麼可以一廂情願地認為,反正哭哭就過了呢?再說,我們又不是趕飛機之類的,為什麼不能為了小孩多停一下下?我又為什麼會覺得這樣就是在慣小孩呢?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的體驗,記得我小時候的傷心。”雅爸慢慢地開在漆黑的山路上,輕描淡寫地跟我說:“我爸爸就是那種打死也不可能為了小孩、老婆而多繞點路,多等一點時間的大人。有好幾次的旅行,我都在遺憾、傷心和失望中度過。也許是忘在旅館的那隻小熊、也許是忘了買的一張明信片……結果後來想起那些行程,我都只記得最後的傷心,旅程的風景都會變了顏色……我不願意成為像我父親一樣的爸爸。”

多花點時間,卻得到永生難忘的回憶

晚上七點半,雅爸把我跟孩子們放在家門口,他繼續載著朋友回家。進家門後我要求小雅幫我照顧妹妹,好讓我可以做點簡單的晚餐給大家吃。

小雅點了點頭,第一次自動自發地叫妹妹一起進她的房間玩耍。

等我煮好水餃,進小雅房間叫她們吃飯時,發現兩姐妹都坐在椅子上,姐姐在畫畫,妹妹在玩畫筆。我吃驚地發現,已經快半年不肯碰畫筆、或是拿起畫筆只是草草畫幾行直線就停手的小雅,在短短的十幾分鍾內,畫了好幾張畫,而且自己做了剪貼!

“阿斯克隆的海邊有很多貝殼。”她拿起第一張畫告訴我,畫中就是海水以及很多圓形。“我跟阿爸在水裡玩耍,”她拿起第二張剪貼畫,裡面一個大人,一個小孩。

“媽媽跟妹妹在沙灘上,妹妹太小,不能放妹妹自己玩水。”第三張畫,一個大人牽著一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