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能夠便於各兵種間的互相溝通和配合,減少摩擦。然而壞處也同樣顯而易見:專業兵種主官耗費太多時間,造成能夠勝任專業兵種主官的人才極度缺乏,在準備進入或已經進入了太平洋戰爭那種超大規模的戰爭時期完全不能滿足作戰的需要。可以作為旁證的結果就是在從中國大陸戰場到太平洋戰場中日軍的表現,扣去戰略的失誤和國力上的差異,日軍各軍種兵種在一開始的進攻作戰中以及進入相持階段後的中小規模作戰(聯隊單位以下)中均表現不錯,但在相持階段以後師團以上單位的作戰中無論軍種兵種均有嚴重失誤。這種失誤的原因除了陸軍大學校和海軍大學校的將帥教育問題之外,用兵上的蠻幹造成本來就來之不易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少佐級以下軍官的大量損失也是一個重大原因。

甚至連航空兵這個專門中的專門兵種上,日本陸海軍也還是抱著那種軍事主官教育一元化的做法不放。

進入20世紀以後,軍事學上的一個革命性變化就是空軍作為一支嶄新的軍事力量出現,1910年法國組建了第一支航空部隊,1911年英國也編制了航空師。日本則是1919年陸軍組建了陸軍航空部,1925年改稱陸軍航空本部,海軍則是從1927年才組建海軍航空本部。

陸軍一直沒有獨立的航空士官學校,一直到1937年底才在陸軍士官學校內設定專門的陸軍航空士官學校分校,再過了一年,1938年12月才正式搬出去獨立為陸軍航空士官學校,不過招生計劃還是統一在陸士一起,而且畢業生仍然計算為陸軍士官學校學歷,這是因為日本民族的保守性,不這麼計算學歷的話就無法吸引優秀的高中畢業生來報考。而海軍根本就沒有專門的海軍航空士官學校,只有培養飛行員的各種飛行隊。“*”期間在中國內部放映的一部日本電影《啊,海軍》就描寫了海軍的這種奇怪現象,一邊是已經知道了航空母艦的重要性,另一邊又只是選拔一些優秀畢業生去航空隊學習飛行。因此日本海軍航空部隊飛行員中大尉軍銜極少,而一般少佐以上就不執行飛行任務了。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喪失西太平洋的制空權除了在航空母艦以及作戰飛機生產上美日兩國工業能力的巨大差異之外,日本缺乏一個大量快速培養一定水平的飛行員和飛行指揮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一個國家的一般教育體系也決定了軍隊的教育體系。到麥克阿瑟進駐日本開始教育改革為止的戰前,日本的一般教育體系也是這麼一個封閉、少數精英式的貴族化教育體系。採用這種軍事教育體系能夠保證培養出有質量的優秀中下級軍職主官,但不能對長期大規模戰爭所帶來的大量中下級軍官損失進行及時補充。如果說日本的失敗在軍事教育這個層次就已經開始了,也不算為過。

倔裡倔氣的共產黨(1)

日本的政黨林林總總,數不勝數。除了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和主要的反對黨*黨、共產黨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很多。

日本人似乎很像是孔子之徒,凡事喜歡來個“必也先正名”,得從法律上來規定一下“什麼是政黨”的問題,省得人人都跑出來號稱一下自己代表一個什麼“政黨”。

根據日本的《政治資金規正法》和《政黨助成法》,政黨的定義是:在議會有5個以上的議席或者是在最近的國會選舉中全國共計的得票率超過2%的政治團體,這樣日本現在就只有8個政黨。那麼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政治團體呢?就是“政治團體”而已。

這8個政黨中歷史最悠久的是日本共產黨。別看人家歷史悠久,但最清白,絕對貞節烈女,絕對沒有偷過人或包過二奶。在政治也一貫正確,起碼沒有幹過任何禍國殃民的勾當,日本國出什麼亂子也怪不到日共身上,只有它揭別人老底,別人沒法給它扣什麼大帽子。

但日共還是贏不了選舉。現在在眾參兩院加起來16個議席,不到3%,只是個小黨,說話沒什麼份量。

原因是日共在歷史上再三地折騰過。

日共是在*成立一年以後的1922年7月15日作為共產國際的日本支部成立的。但日共的運氣沒有比它大一歲的*好。兩次國共合作,讓*在自身發展最重要的兩個關頭得到了休生養息的機會。而日共成立的開始就正好是昭和軍閥開始抬頭、整個日本現代史上最黑暗的時候,因此在1945年以前一直是處於非法狀態之中。

共產黨要掌權,一定要有個對外戰爭作前奏,而且還得輸。“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不算東歐那些蘇聯扶植起來的共產黨政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