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得出仇氏乃是被冤枉的結論。畢竟當初的證人,如今竟全都離京遠遁,不知所蹤。
溫家老爺兩朝寵臣,淑妃從一開始就要準備為自己兒子拉攏的。
便是後來溫家老爺遭到貶官,而皇帝卻是依舊與之親近,淑妃心中又焉沒有想法。
固即便是溫府因年前那一樁官司四分五裂,然而淑妃也並未嫌棄,聽得四皇子要借一個嬤嬤送往溫府,這麼好一個放置眼線的機會,淑妃自然不會介意,因此便透過請示皇后之後將人賜了下去。以便她暗中利用及掌控溫府。
淑妃送嬤嬤去溫府之事,皇帝自然知曉,然而卻不知淑妃竟然有為仇氏翻案之意。意圖拉攏溫府。
仇氏翻案代表著甚麼?
代表著當年謝氏之事恐要翻出,彼時皇帝還當如何面對天下,面對朝臣。氏族在旁虎視眈眈,又如何坐穩好不容易才坐上的皇位?
更何況淑妃竟有干涉朝政之意,皇帝又怎的忍得下,只將她父親兄長叫進宮中訓斥已是便宜,看在了四皇子的面上。
“隨後皇后娘娘又以嬤嬤的事為由,將淑妃訓斥了一番。因前朝淑妃父兄皆被訓斥,皇后更是下令淑妃自此禁足,只等得當今氣消後再說解禁之事。”孟迅將從太子妃處得到的訊息說了一遍,隨後又退出了馬車,上了旁邊的馬在一旁護送。
孟世子想了想,十分嫌棄,“竟還只是禁足。”
溫宥娘卻是笑了,與他咬耳朵道:“陛下宮中那麼多美人,淑妃年老色衰,本就恩寵不在,也不過因有個兒子,方得陛下看重。如今陛下對她有了惱意,後宮中自有人會對淑妃出手,企圖得那四妃之位。連皇后娘娘都可立於一邊旁觀看戲。”
淑妃錯就錯在,皇帝看中他的兒子繼承皇位,然而卻不代表對她真有情義。女人與兒子,對皇帝而言,兩者卻是分開了的。
不然漢武帝殺母立子,如何那般利落?
孟世子聽得溫宥娘這麼說,也覺得有道理,只是又道:“便是如此,對四皇子又有何妨礙?”到底四皇子與大皇子才是太子的對手,後宮中的女人是死是活並不重要。
溫宥娘道:“有人對淑妃動手,若娘娘在背後推波助瀾,你覺得淑妃可有活路?”
淑妃不僅沒有活路,且還會死得淒涼,甚至牽扯到四皇子,就算太子倒臺,四皇子也不會有機會繼位。
當然,能讓一個皇子徹底失去繼位資格,無非兩個可能,一個可能是涉嫌謀反,另一個便是皇家血脈存疑。
至於其中如何操作,便在於皇后如何選擇了。
孟世子聽得四皇子會倒黴,也就不再多問。
溫宥娘坐在馬車上,卻是在想,皇后對淑妃與四皇子已有防範,京中自然不用操心,該擔憂的卻是京外。
薛家與戚家自然不會輕易站隊,有薛九在更是不可能支援四皇子,要四皇子繼位指不定會投南寧或是反了。
只北邊,因是大皇子母族守著,才是太子如影隨形一般的威脅。便是太子拉下了四皇子,與大皇子之爭也未必有十足的贏面。
還有孟府中,她挖了坑給三房,三房如今必定得被拔下一層皮,然而太子妃在東宮,卻是不敢逼得三房有外心來。
溫宥娘只腦子裡想著並不鬧話,直道馬車停下來,孟世子扯了扯她衣袖道:“娘子,到了。”
回過神來,溫宥娘撈開簾子看了看,確實是到了莊子中,這才起身彎腰往外走。
此時孟世子早已跳下了馬車,只伸出了手拉著溫宥娘下了馬車。
孟世子牽著溫宥孃的手,走進了府中,只道:“才幾日沒來,竟是有些想念了。”
溫宥娘撇了撇嘴,這話壓根兒就不信,只跟著前面帶路的丫鬟,往大廳裡去。
三朝歸寧,六老太爺與六太夫人自然是在府中等著的。
兩個晚輩給他們夫妻磕了三個頭,六太夫人這才笑著起身將人扶了起來,道:“今日可是來得早。”
六老太爺沒伸手去拉孟世子,孟世子只自己爬了起來,對著六太夫人道:“起床便來了,此時肚子還餓著呢。”
六太夫人不曾想孟世子來了這麼一句,就笑著叫了丫鬟去給兩人準備吃食,道:“怎的不在家吃了再來?這一路可是餓著了?”
說來嫁了人,以後孟府才是溫宥孃的家,六太夫人心中還頗有些酸意,心裡想著六房實在是冷了些,當初就該給溫宥娘招個上門女婿,而不是嫁到孟府裡去。
孟世子與溫宥娘在下首坐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