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大義、小義,小義從大義,公降漢,乃大義,何謂不義?”
“我不是不降,只是眾將未服,稍有不慎,豈是你我可掌控的。”
“只要你拿定主意,此事並不難。天明,召諸尉卒將於庭議事,有不從者,殺之,大事可定。”
“這都是我平日的部卒,我心何忍?”
“今日不忍,日後又何忍?公自是明白。今日,乃救他們,不得不為爾!”
在刀劍的脅迫下,高右人才決定背楚。天亮,他和北門晨風前往衙署。臨行前,一軍卒曰:“留下二人於高公舍?”
北門晨風斥之曰:“吾信蘄公,豈可為此宵小之舉!”
“不得不防。”
“勿言!”
這為高右人大為感佩。
“今日果見先生之風!”遂下定決心,與北門晨風一起去收伏眾將。
高右人和北門晨風至衙署,佈下伏兵,請諸將來庭議事。
果然,當高右人言及歸降一事時,一卒將大聲抗辯道:
“公差矣,吾等受項王恩遇,豈可叛之!”一言未畢,早已被北門晨風一劍斬之。眾伏兵一擁而入,將眾官佐將卒逼住。北門晨風大聲喝道:“不準傷了性命。但不從者,此即下場!”
眾官佐將卒莫不敢言。
高右人說:“我也是為大家作想,漢王仁義,項王太過,從仁義而棄不道,應是明智。且今天下皆叛楚就漢,你我不必拘泥於小節,有負天下,累及妻孥。且今日項王勢敗,不日將亡。棄暗投明,得保自身,蔭及妻兒,惠及天下,願諸君思之。”
其實,事不發則不發,楚軍一敗再敗,是人都看得明白,心思早已浮動。只是礙於形勢,不敢率先作為而已。今有縣公主持,自然振奮,立即響應。本有左右觀望者,亦立即附和;有不從者,礙於形勢,亦不敢言。
北門晨風立即命一所帶軍卒,得蘄公之令,出城去迎接依梅庭。又與高右人商議,將平日親近的將佐,置於要衝,掌控住全城。於是大開城門,將依梅庭迎至城中。依梅庭立即飛羽傳書,派信使去(金至)縣去稟報漢王。
水到渠成,既然已經易幟,眾楚官佐卒將亦知性命所繫,本來傍徨,不知何往?如今只要渡得此難關,便是前程,如何會不知道利害?士氣立即高漲起來,準備應付楚軍的攻擊。
項羽得知蘄縣已叛,猶如一枚釘子釘在心中,靈壁和(金至)縣兩地的退路都被切斷。這樣一來,楚軍就真的危險了,他立即命令季布率軍全力攻蘄。此時,劉邦已獲知蘄縣已下的訊息,立即指揮諸侯軍向(金至)縣發起了進攻。而齊軍在韓信的指揮下,亦開始出動,向靈壁而來。
這樣,楚軍兵分三路,一在靈壁,一在(金至)縣,一攻蘄縣,這就犯了兵家大忌。孫子曰:“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這一點,項羽焉能不知道?他的兵力分散,劉邦的軍隊集中,他的兵力本就不足,事已至此,他實在是無可奈何。這樣,他不得不放棄(金至)縣,將項襄、項佗和他們的軍隊撤回,令他們與季布軍合一處,全力攻打蘄縣。打算攻下蘄縣後,再向南撤,去與趙克爽、季姬軍匯合。
大風秦楚 第四部 五卷、七、十面埋伏
章節字數:3484 更新時間:09…07…13 06:14
七、十面埋伏
依梅庭、北門晨風、高右人在楚軍的猛烈攻擊下,主動放棄了蘄縣。因為依梅庭看到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楚軍對漢的對峙已經鬆動。如今這樣瘋狂反撲,只能說明他們的心態已經動搖。蘄縣是一座孤城,也無法阻擋得住項襄、項佗、季布的攻勢。
既然項襄、項佗的軍隊已經東撤,漢王劉邦就率領他的軍隊進入了(金至)縣。這樣,就與齊王韓信的軍隊連成一片。真是猛將雲集,旌旗飄飄,這次殊死大決戰,已經有了非凡的意義。劉邦非常高興,依梅庭帶高右人來見漢王。北門晨風不至,他推辭了,不想進入漢營來為君王效力。尤其是在這樣的時刻,他不想讓人視為附炎趨勢、落井下石之徒。依梅庭深知他的為人,不勉強,只和高右人來拜見劉邦。劉邦正坐在案几後,眾將均在,見到依梅庭,大喜。
“你們看看,是不是,真是後生可畏啊!有膽有識,有勇有謀。這次,你是立了大功了。”他又對高右人說,“蘄公真乃明智之士,一俟奪下蘄縣,公仍為蘄公。”
高右人感激不盡,到這時,他才相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