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的鄭氏集團稱為“分裂”,本為明朝官員的努爾哈赤對抗中央政權、建立“後金”國,豈不是性質更為嚴重的“分裂”?一些史學家都反對大漢族主義,承認滿族建立的清王朝的統治術比明朝精明,並有擴大中國版圖之功。不過清代壯大了中華多民族版圖,主要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開拓了西藏、蒙古和新疆的廣大疆土,並非指佔領原來就是明朝版圖內的臺灣。至於明末臺灣一度淪陷於荷蘭,收復之功應歸於鄭成功而非清室。清廷同鄭氏談判開出的條件,恰恰是希望鄭氏脫離內陸。若按現在一些人的比附之法,豈不是清廷自己先提出“*”嗎?現在大陸一些作品和言論贊美清廷和施琅的攻臺是為維持“統一”而反“分裂”,完全是把自己的主觀想象強加於古人。滿清佔領臺灣後,又不重視這一海島,施琅倒是發揮了有益作用,力排眾議主張留兵防守臺灣,並得到康熙同意。後人確可稱讚這一點,卻只能肯定施琅反對棄臺有功,而不應引申到根本不存在的反“*”層面。主張海禁成歷史罪人鑑於滿洲首領愛新覺羅氏入主北京後已成全國共主,對施琅不應再以狹隘的民族主義稱為“漢奸”,然而其反覆無常的叛降則為有操守者所不齒。施琅17歲起做賊,後來被南明政權的將領鄭芝龍收編,1646年清軍南下福建時一度降清,不久因不遂權位之慾再歸鄭芝龍之子鄭成功。此後在爭奪兵權的鬥爭中施琅不得志,又再度降清,並被委以提督高官才全心為其效力。事過300多年後,現代人不能再為鄭氏集團的內爭判定是非,不過對施琅這種為個人私利、不顧民族和本團體利益降來降去的反覆之人,無論如何不該歌頌。施琅攻臺成為清室功臣,得到的回報是朝廷將臺灣南部一半土地賞賜於他,並給予世襲侯位。此後200年間,施氏一族成為臺灣乃至福建沿海地區最大的惡霸地主,“施侯大租”成了壓迫赴臺開墾之民的沉重枷鎖。當然,在封建時代有功有權者成為105地主也是歷史必然,後人難於苛求,值得今日有識者譴責的是施琅在佔領臺灣後缺乏長遠的眼光,繼續限制大陸人赴臺。攻臺成功後施琅仍不主張全面解除海禁,除保護自家壟斷利益,對朝廷申明的理由是防止“海賊”在島上重聚。對於清朝來說,這一近視的建議正中下懷,因其最擔心的也是海外反清勢力會影響大陸。熟悉大海和水戰的施琅以一己私利而對禁海推波助瀾,實在是難以原諒的歷史罪過。方 荒唐類比無益統一若全面分析歷史,可看出清廷和施琅攻臺消滅鄭氏政權與如今反“*”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清廷攻臺伐鄭氏之戰的根本性質,是國內政權誰為正統之爭,如今大陸反“*”卻是為防止寶島分裂出祖國版圖。追溯歷史,臺灣島內出現“獨立”思潮,並不起於300多年前的鄭氏,只是由甲午戰爭後日本據臺實行“皇民化”和後來的美國插手分裂中國所造成的。有些人不深入研究歷史和現實,只看到臺海之爭的歷史舊故與現實問題某些表相上的相似,罔顧其中存在的本質差別,就浮想聯翩、胡亂類比。例如把施琅攻臺比附為如今中國政府的統一努力,等於將內地方面自比為當年愚昧和落伍於世界潮流的滿清王朝,這在人們心目中又只會造成醜化和矮化的效果。考察臺灣民眾的傳統心理,一向是推崇鄭家收復和開發臺灣,目前全島還有紀念鄭成功的廟祠150多所,對於滿清政權卻長期充滿怨憤。大陸的一些人頌揚滿清政權和施琅而醜化鄭氏集團,恰恰是逆臺灣民眾心理而行,不但不能促進兩岸心理認同,反而易於造成觀念牴觸。無論是研究歷史還是服務於現實,抬高施琅都會是一個誤區。如今的中國要發展海軍走向遠洋,要爭取早日解決臺灣迴歸,需要製造航空母艦等大型艦隻,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作為激勵當在情理之中。不過,選擇鼓舞人心軍心的典型,需要從歷史、現實和文化的角度慎重對待。就中國海軍而論,若是一定要以古代名人來為未來的航空母艦命名,可選用從外國人手中收復了臺灣的鄭成功。若是以“施琅”來命名,按照現代榮辱觀而言是表彰了無義之人,對軍隊官兵的教育也不應以屢屢投降的反覆之人作為楷模。再從統一的角度看,抬高施琅的影響更是弊大於利,若以此人命名戰艦,期期以為不可。 (據總第425期香港《廣角鏡》)八閩瑣記之二隻喝“金門高粱酒”。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八閩瑣記(3)

散落在中國漫長海岸線上的大小島嶼中,金門是個很特別的地方。6月8日,福建泉州增開了赴金門的客運直航,是繼5年前廈門──金門、馬尾──馬祖之後的第三條航線。這讓我想起今年4月出差福建,自泉州、莆田到漳州、廈門,所到之處,總要說到金門。國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