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章 王直4

卻與日俱增,這個時候他才理解到,姑姥姥當時的不捨,為何那麼強烈,人越是上了年紀,就越是念舊,這也是自然規律。

老人家前兩年已經故去了,享年九十歲,她也是王直永遠的思念。

王直上次故鄉行,就曾來過南五馬路,他試圖找到大院的原址,然而一路打聽,也並沒能找到確切的地點。

這次,他打算無論如何也要找到,所以,他又一路打聽過去,然而,在打聽的過程中,他卻再次體驗到了一個奇特的現象,

這裡大部分人的說話方式,似乎總喜歡帶有攻擊性,無論你多麼客氣、多麼有禮貌,對方的語氣,都很不友好,說話始終壓你一頭,甚至是嗆著你說,令王直心裡很是不舒服,

上次因為問的人少,還以為只是個別現象,這次問的人多了,前後打聽了十幾個人,至少有一多半,還都是這個腔調,都是一幅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勢。

在煤礦老家,也同樣普遍感受到了這樣的現象,似乎整個東北,普遍都是這種說話方式,網上流傳著一個調侃東北民風的段子,說東北人見面都是:“你瞅啥?瞅你咋滴?”然後就動手開幹。

王直作為東北人,還認為這是地域黑,還曾批駁過這樣的言論,然而,這兩次的故鄉行,他深深體會到了,傳言不是沒有根據的。

他始終不理解,曾經號稱民風淳樸的大東北,為什麼會形成如今的民風。

幸好還是有一些熱心人的,王直經過反覆打聽,終於找到了大院的確切位置。

他來到了昔日向陽大院的原址,看到的,是一個頗具規模的洗浴中心。

站在洗浴中心對面,王直久久的佇立,一個個鮮活童年的影像,浮現在眼前,他看到了自己的小姨,一個胖胖、萌萌的小姑娘,她更像自己的大姐姐,如今已失去了聯絡,她現在還好嗎?

一個個活潑、頑皮、喧鬧的小小師兄弟們,走來了,又消失了,他們都在那裡呀,可還安好?

王直想起了朴樹的《那些花》,他久久的低下了頭,他在憑弔,憑弔俠肝義膽的熱血少年三舅、憑弔逝去的慈祥老人姑姥姥、憑弔逝去的倔強善良的姑姥爺、憑弔自己永遠逝去的,美好童年。。。。。。

此刻的王直,忽然靈光一閃,他頓悟了,他悟懂了一個困擾他多年的疑問:人的人品、三觀,究竟是來源於先天的基因遺傳,還是來源於後天的言傳身教?

王直的家庭構成充滿了矛盾,母親這一系,是抗日英烈的後代,與日本有著血海深仇;父親這一脈,爺爺是偽滿時期的偽警察,奶奶還是個日本人,是個日本軍人的家屬。

王直與親哥哥齊志的人品,三觀,性格,做派,從裡到外,都截然相反,甚至是水火不相容,完全就是一對矛盾體。

王直從小就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民族,是個標準的自幹五,為人也更重視親情、友情,是個有一定責任感的男人。

而齊志卻恰恰相反,從小就崇洋媚外,抱怨身邊的一切,抱怨社會的一切,極度的舔美、舔日、舔西方,哈韓、哈猴子,甚至哈三哥,總之只要是個外國人,哪怕是黑叔叔,他都覺得比中國強,是個硬核、頂格的恨國黨,徹頭徹尾的殖人。

為人也極度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甚至自己的孩子都不去撫養,是個沒有任何責任感的男人。

弔詭的是,王直的親生母親,抗日英烈之後,居然三觀與齊志卻是一致的,這令王直百思不得其解。

他的家庭從小破裂,齊志是跟著父親長大的。王直則跟著母親長大,從小都受到了母親的薰陶,按道理,王直與母親的人品、三觀應該一致才對,但事實卻是截然相反,尤其是道德觀上,也是一對強烈的矛盾體。

而齊志沒在母親身邊長大,卻與母親得人品、三觀、甚至是思維方式,都完全一致,如同他才是在母親身邊長大的一樣。

對此,長大後的王直,一直無法理解,他一度認為,人品、三觀,就是來源於先天的遺傳,否則,無法解釋的通,可是他自己的人品和三觀,又來源於哪裡呢?他找不到源頭。

這個疑團困擾了他很多年,今天站在大院的原址,一一回憶起大院裡的親人,王直忽然就頓悟了,自己的人品、三觀、人格,不正是來自大院裡的這些親人嗎?

自己愛憎分明,熱心腸,有些習武人的狹義,這不就是三舅的性格特質嗎?

自己心地善良、愛國、有強烈的民族感情,不就是來源於姑姥姥的言傳身教嗎?

自己愛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