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1章 陶李金4

年關時遇到罕見寒流,他又組織免費發放棉衣、棉被,讓饑民得以熬過寒冬。

年後又組織補貼山民們建房,修通道路,種植水稻、玉米等,這些善行善舉救民於水火,惠及家家戶戶,雖然有些山民知道,他這是受華海集團委派實施的,

但相當多的山民還是認為,這就是陶李金的個人行為,尤其是錦屏山北麓邊遠的山民們,更是把陶李金當成了救苦救難的菩薩降世。

認為他就是來普度眾生的,一來二去,就把他訛傳成了雲臺山的山神爺,李小平被訛傳成了山神奶奶。

年後,雲臺山的北麓,就陸續有山民自發給陶李金建山神廟,尊稱陶李金為山神陶姥爺,或者直接就叫山神陶王爺。

陶李金知道後,非常惶恐,趕緊彙報給了董事會,並組織人拆廟,但你今天拆了,明天他又建了起來,而且還不止一處在建,根本就拆不過來。

董事會倒是沒當回事,王直說中國人嘛,千百年來不就這樣嗎?民以食為天,你解決了老百姓的肚子的問題,那你就是神,這沒什麼可奇怪的;

張偉、小胖等人,也勸陶李金別太當回事,老百姓你是攔不住的,隨他們去吧,董事會是不會多心的。

之後陶姥爺和陶王爺的名號,就慢慢傳揚開來,連華海的人都私下這樣稱呼陶李金,他早已見怪不怪了。

陶李金放慢了速度,向大殿裡看了一眼,這座廟,他也是第一次見,殿裡只供奉著一尊神像。

早先建的廟,普遍都供奉著陶李金和李小平兩個人,一個山神爺一個山神奶奶,後來李小平去了工業園,當了電子手錶的廠長,近期新立的廟,就大多隻供奉陶李金一個人了。

殿裡的陶李金塑像帶著流蘇冠,瞪著兩隻大金魚眼,長馬臉、鱷魚嘴,活脫一個鯰魚成精,

陶李金憋了憋嘴,心說,這些山民真特麼沒審美,這哪是再供奉我,整個一個醜化老子,真是不能急了。

又下行了一段山路,摩托車駛進了一個大大的山坳裡,眼前的景象,又有了顯著的變化,

溪水明顯的多了起來,一條連著一條,水量豐沛,溪流間,出現了大塊大塊的水稻田,有的甚至連成了一整片,頗有了些江南水鄉的景象。

遠處溪流岸邊,是一片片翠綠的竹林,穿過了竹林,一個紅磚綠瓦的村莊呈現在眼前,這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馬家溪村。

雲臺山的山民,大部分都是明洪武年間,從江南遷徙而來,在雲臺山落地生根,曾號稱有十八村,實際經過數百年繁衍生息,已遠不止十八村了。

但最初的十八村,還一直都是雲臺山最主要的村落,馬家溪就是其中的一個,由於遷居這裡的主要是馬姓家族,這裡又溪流遍佈,是雲臺山北麓的主要水源地,所以就被稱作了”馬家溪”。

由於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所以,也一直是雲臺山最富足的村莊之一,一度人丁興旺。

但滿清佔據江淮,施行了遷界禁海政策,馬家溪也沒能逃過磨難,被強令舉村遷移到海州,整個村子都被廢棄了二十年,馬家溪的村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後來清軍屢次攻伐連島明軍受挫,久而久之,就逐漸放鬆了對雲臺山的封控,馬家溪的村民也和其它山民一樣,開始小批次回流,

但都不敢回原來的村莊居住,只是棲身在林間、山洞裡。

去年穿越眾入駐羊山島,大興土木,並廣泛招收僱傭山民做工,還用聞所未聞的火器,痛擊了來犯的連島明軍,

山民們見清軍二十多年剿滅不了的連島明軍,髡商一來就差點給團滅了,戰力明顯要比清軍強很多,

而且他們對山民又無比和氣,多次救濟饑民,山民的子弟,也多有在華海做工的,甚至成為了防衛隊的兵士。

山民們逐漸覺得有了依靠,膽子也越來越大,開始紛紛回流,住進了原來的村莊,馬家溪也隨之逐步恢復了生機。

陶李金去年推廣種植紅薯,就曾來過這裡,他發現這裡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是種植水稻的絕佳地段,於是,今年推廣種植時,就把這裡當成了樣板地區。

他傾盡全力,扶持這裡的村民種植水稻,種苗、化肥、農藥,農機,予取予求,自己也三天兩頭就往這裡跑,因此,這裡開墾的水稻田也是最多的 ,整個馬家溪種植了三千多畝,佔了整個雲臺山的一半。

陶李金剛駛過一片竹林,上了一個溪水的小石橋,小溪裡遊過一大群鴨子,一個舉著長竹竿放鴨子的山民,見了陶李金的摩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