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楚琛就把其中的原因,給吳可解釋了一遍。
吳可瞭然道:“原來是這麼回事,不過那兩樣東西我看著好像挺自然的啊,一點都不像是人為做舊的模樣,手藝未免也太高了點吧。”
楚琛說道:“對方做舊的手藝確實很高,但這出土瓷器做舊,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如果沒有相應的工具,那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一般來說,出土瓷器的做舊,有兩大步驟。
首先,出土瓷器的圈足上一般有芒刺,不光滑,拉手,藏家們通常用紗紙、砂輪去打磨磨光,由於砂紙的材質均以金剛砂為主,打磨出來痕跡太明顯,不自然不說,甚至不小心造成釉面劃傷。
怎麼辦?國外的一些專家經過試驗,就找到了合適的材料,這些打磨圈足的並不是難找的什麼奇異材料,而是我們在收藏中常見的劣質玉石,瑪瑙,以及雨花石之類的礦石。
想要打磨瓷器的圈足上的芒刺,就根據瓷器胎質的硬度,選擇最佳的打磨材料。所謂最佳的打磨材料,通常指的是打磨材料的硬度要比瓷器胎質的硬度稍偏低的材料,在打磨的過程中,讓胎質磨的玉石面上起白沫為佳,這樣研磨出來的圈足,會呈現自然的一種磨損痕跡,看不出它是人為快速打磨過。
聽楚琛說到這裡,吳可就舉手打斷道:“阿琛,如果石料的硬度比圈足胎質的硬度低,還能打磨的下去嗎?”
楚琛笑著解釋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巖質的拋光磨刀石,刀能砍入磨刀石,但磨刀石能把刀刃磨出來。其中的原理你應該知道吧,打磨芒刺用的就是同樣的道理。”
吳可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磨刀石的表面不是平滑的,而是一個個堅韌點,透過軟組織把它們連線到一起。之所以能夠磨刀,其實就是利用磨刀石上密集的堅韌點來削掉韌口的鋼,使其變薄。至於磨刀時用水澆一下,主要就是降溫和沖刷掉鐵屑和石漿。
楚琛接著說道:“具體在選擇上,明清瓷器一般根據胎質的硬度,選擇玉粉壓鑄的玉器來打磨,有些圈足刷了封胎釉的,要使用比玉粉件硬點的瑪瑙來打磨,高古瓷器胎質比較軟的最好選擇岫玉來打磨,或印章石料來打磨……”
說到這裡,大家就走到了胡勇家門口,此時,飯菜已經準備好了,胡勇的父母和哥嫂正在招呼幫忙的村民入坐,看到楚琛他們回來,連忙也邀請他們入了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楚琛就接著說起剛才的事情。
修整、打磨了出土瓷器圈足上的芒刺,不過做舊的第一個步驟,想要讓出土瓷器成為傳世瓷器,還要讓瓷器上擁有另外兩個傳世瓷器的重要特徵。
第一,傳世瓷器表面擁有的千絲萬縷的摩擦痕跡,也就是牛毛紋,這是老器的一大重要特徵。第二個特徵,就是傳世瓷器由於長期的氧化,與長年累月抹布的擦拭,瓷器表面形成的包漿了。
想要從出土瓷器變為傳世瓷器,這兩個特徵肯定是不能少的,不然分分鐘就會被專家識破。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國外專家絞盡腦汁,就研究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未完待續……)
PS:感謝“白鬍子老鼠”投的月票!
第九百八十九章 二蛋的疑惑
聽到楚琛說起牛毛紋和包漿,吳可連忙說道:“阿琛,我記得你以前好像說過,許多清代皇宮裡的瓷器,都是放在箱子裡的吧,就算清末時期流傳出去了,應該也有一部分是被主人藏起來了,那這部分瓷器很可能沒有牛毛紋和包漿吧。”
“那這樣的話,清代的一些賜給高官的陪葬用瓷,是不是可以冒充清末時從宮裡流失的那些瓷器呢?”
“你說的對,確實有這樣的可能。”
楚琛點了點頭,接著說道:“但這部分瓷器畢竟比較少,而且我說的出土瓷器主要指的是清代以前的,至於清代的出土瓷器,基本上不用像我說的這麼麻煩就能賣掉,當然,我指的是出土的清代官窯瓷器。好了,這個話題先放在一邊,咱們接著說怎麼‘盤瓷器’。”
吳可笑道:“盤瓷器?難道還真能像盤玉器那樣,把出土瓷器變成傳世器?”
楚琛哈哈一笑:“那當然是不可能的,盤出一塊成色好的玉得論年吧,如果‘盤瓷器’也這麼盤,那成本得多少,他們還賺什麼大錢啊?其實,現在在國外,‘盤瓷器’只要用抹布擦一擦,用包漿液泡一泡,半年內就能夠仿製出上百年的自然歲月滄桑,模擬度也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吳可聽了楚琛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