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何時變的這般心軟。或許是因為他終日跟著個欲笑還顰的女子。所以也跟著多愁善感了吧?
不聞文宇周的動靜。李採玉悽然一笑。“原來是我……”她話音未落。突然馬蹄急驟。有遊弈使飛騎趕到。急聲道:“啟稟公主。景山發現大軍行進的跡象。”
李採玉一驚。顧不的多說。身形一展。已上馬去找叔父李孝基。
無論她如何不滿。可她還是要以軍情為重。見到李孝基的時候。李孝基身邊正坐著兩個歌姬。手上正端著美酒。
見到李採玉衝來的時候。李孝基多少有些尷尬。奮然而起道:“公主。有何要事?”歌姬早就知趣的退下。酒杯也藏在了身後。李採玉不想多說。急聲道:“探子有報。景山附近有大軍出沒的跡象。”
李孝基皺了下眉頭。“哪裡的大軍?”
李採玉只能搖頭。“訊息未明。但我覺的。多半是尉遲恭的大軍。”
“尉遲恭到景山做什麼?”李孝基問。
李採玉道:“多半他的到宋金剛訊息。趕去柏壁援助。”
李孝基卻皺起眉頭。“景山在夏縣東南。他這樣走。不是繞路行走嗎?”
李採玉急道:“他雖繞路。卻可避開我們。可說反倒走了捷徑。”
李孝基雖為李採玉的叔父。貴為永安王。對於李採玉的建議也頗為重視。聽到此處。沉吟道:“公主原來都是猜測……那依公主之意呢?”
“追蹤尉遲恭的行進方向。進行截擊。絕不能讓他的大軍去柏壁援助宋金剛。”李採玉果斷道。
李孝基為難道:“可尉遲恭領兵不差。聖上又叫我鎮守這裡。不能擅離。”
李採玉有些焦急。這是李世民生命中關鍵一戰。不容有失。
“領軍在外。當隨機應變。若事事聽從吩咐。豈不貽誤了戰機?”
“但聖上……”
“聖上若有責怪。我一肩承擔。”李採玉毫不猶豫道。
李孝基嘆口氣。心中卻多少有些不滿。李採玉是個公主。他卻是永安王。可眼下看起來。李採玉分明不把他放在眼中。
壓制住不滿。李孝基道:“那誰來領軍?如何對付尉遲恭的大軍?”他話未說完。探子飛騎來報。“啟稟王爺。不明大軍已行到景山北三十里的長樂坳。”
李採玉心中暗驚。尉遲恭行軍速度好快!
伸手在地上畫出地圖道:“叔父。你看尉遲恭先到景山。後到長樂坳。是沿著景山餘脈行軍。呈弧形方向繞過聞喜縣。他們的戰略意圖看起來就是繞路而行。援助宋金剛。若我領軍。可考慮迎頭痛擊或者尾隨追擊。這一切。都以尉遲恭的行進方向來做出相對的決定。”
李孝基終於下定決心。哈哈大笑道:“尉遲恭不自量力。既然公主有信心拖住他們的兵力。不如請公主親自領娘子軍三千。然後我再派獨孤尚書和於總管助你如何?至於其餘的兵力。請公主挑選。”
獨孤懷恩是工部尚書。是李淵的表親。於總管叫做於筠。是陝縣的總管。李孝基雖不滿李採玉喧賓奪主。亦知道現在非鬥氣之時。索性讓李採玉出馬。李採玉勝了。功勞當有他李孝基的一份。李採玉若是敗了……雖非他所願。但他也沒有什麼損失。
李採玉也經歷過許多戰事。不讓男兒。李孝基倒不虞她有什麼危險。
聽李孝基支援。李採玉點頭。很快點齊了女兵三千。這些兵士。都是她當初迴轉西京之時。路上招募。作戰能力非凡。
李唐因為李採玉的緣故。稱呼這支軍隊叫做娘子軍。
文宇周聽到又有戰事。只能跟隨。
他這些年來。一直都在中原出沒。見到兵甲鏗鏘。行軍浩蕩。不由暗自苦笑。心道在草原的時候。自稱黑暗使者。最大規模也不過數百人馬。這裡動輒氣勢浩瀚。和這些人一比。自己有何能力復國呢?
獨孤懷恩、於筠各點起了五千兵馬。配合李採玉出兵。這時探子又報。不明大軍已過長樂坳。向五指峰方向行去。初步估計。能有八千的兵馬。
李採玉對這裡地形瞭若指掌。見對方行軍極快。已要繞過聞喜縣。正在向正平縣進發。下一步就要逼近柏壁。不由暗自心驚。無論李世民對她如何。這畢竟是她的弟弟。此戰不容有失。她雖急不亂。點齊兵馬。已當先向五指峰奔去。
獨孤懷恩和於筠得李孝基的吩咐。不敢大意。緊緊跟隨。
逼近長樂坳之時。只見到馬蹄印跡紛沓。雜草凌亂。正是大軍行進的跡象。李採玉命前軍加快速度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