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三章 醇酒饗宴(上)

來,路途疲累,難免上火,這道菜清甜爽口,最是去火。”

庾遙與溫蒼對望一眼,笑著道:“老闆娘不但廚藝精湛,為人也幽默風雅。”

幼薇忍不住問道:“到底是個什麼典故?”

庾遙笑著對她說:“先吃。”

說完用銀製小勺挖出透明的瓜肉,遞到幼薇的眼前。

其實這道“蒸素鴨”的菜源自唐朝一位自詡簡樸的官員,名為鄭餘慶。旁的人請客擺宴都是極盡奢靡之能事,生怕被別人笑話了去。他卻與眾不同,以瓠瓜充作肥鴨待客。

正是“動指不須佔染鼎,去毛切莫拗蒸壺。”

幼薇一嘗,淡淡的,並沒什麼特別的滋味。

庾遙和溫蒼倒是吃得不亦樂乎。

幼薇來不及細問,侍酒的小二已介紹起了第二道菜。

“這道菜名為酥黃獨。我們老闆娘說了,幾位貴賓都是有禪心佛緣的人,一定明白此中深意。”

庾遙笑道:“老闆娘真是有心了。”

幼薇定睛一看,原來是芋頭切了片,外面裹了一層調味的面衣,炸得金燦燦的。

放入口中,外皮酥脆,還粘著碾碎的果仁,粒粒甘香;裡面的芋頭已經被滾油炸得熟透,甚是軟糯,入口即化,還散發著芋頭獨有的香氣。

正所謂“煨芋談禪”,名士官宦去尋一位得道的禪師,或指點迷津,或尋求慰藉,一直被視為一件高雅脫俗的事。

雪翻夜缽截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品嚐著這道“酥黃獨”恍若置身於秦望山料峭處探出的一株巨松上,與打坐修行的禪師傾談,與築巢的雀鳥共處。

當年唐代知名詩人白居易與鳥窠禪師談禪論道,驚奇於懸崖峭壁的險峻,說道:“禪師的住處甚是危險。”

鳥窠禪師卻道:“白太守您身處的名利場才是險象環生。”

幼薇雖然不愛素食,如今嘗過酥黃獨也覺得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庾遙對溫蒼道:“此物甚妙,不過卻要趁熱吃,若是放涼了,這外面那一層面衣可就不脆了。”

溫蒼連忙夾了一個,面衣已經不燙口了,酥脆卻不減毫分。

庾遙方才細細品味了,向店小二問道:“這裡面的果仁香氣奇特,似乎不是尋常之物。”

店小二道:“客官真是識貨,怪不得我們老闆娘要用最好的食材來招呼。這果仁乃是最上佳的香榧子——楓橋香榧,磨成粉末和進面裡,再研碎裹在外皮上,方有這難得的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