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了極大的關注。
總成本三億美金多一點,卻取得了接近二十億美金的總票房,可以說是大賺特賺。
有關喪屍的設定,對未來社會的擔憂,對克隆技術的擔憂,都展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生化危機》跟《哈利波特》比起來,就不算什麼了。
目前已經上映的七部《哈利波特》電影,票房最低的是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一如最開始江夏擔心的那樣,猛然換了風格,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
饒是如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的票房,已然有九億四千萬美金。
除了它之外,每一部《哈利波特》的票房,都達到了十億。
哪怕口碑最差的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都勉強過了十億大關。
最高的票房,誕生在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總共十四億美金的票房,讓人聽了就覺得可怕。
迄今為止,七部《哈利波特》電影,總計八十億六千萬美金票房,雄霸整個影史,無與倫比,霸氣絕塵。
第八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還沒有上映,被預估有十五億美金票房潛力的它,如果上映,就將把整個票房記錄推到九十五億美金。
江夏本人個人票房記錄已經超過了一百億美金大關。
他卻並不感覺很高興。
自打當年遠走倫敦潛心拍戲以來,十餘年來,他只在幕後工作,並沒有參與任何臺前演出。
當年風頭鼎盛的演員江夏,如今威名更重的是導演江夏。
得虧江夏還是個歌手,兩張英文專輯出來,維持住了他的名氣。
在國內,他已經坐穩了一線第一的位置。
也是他沉寂在幕後,徹底消失在人們視線中的十多年,國內的人們才猛然發覺,當年的江夏是多麼牛逼的一個人。
他的作品,似乎跨越了時代性,歷久彌新。
第一張專輯的歌曲,放到三十年後的今天,依舊不顯得過時。
有些明顯時代感的歌曲,在專輯發售當時就知道這是江夏在懷舊,現在去聽當時的時代感歌曲,雖然明顯曲風過時,但卻也有著一種濃重的經典感。
歌曲還能淘汰一批時代感比較重的,電影卻讓人感受到了江夏的可怕。
隨著時間過去,江夏當年電影的影響力徹底爆發出來。
經典,就是跨越時間後,依舊能讓人記憶深刻的。
網上有人在懷念江夏的作品,每一部電影都如數家珍,都能講出來龍去脈。
哪怕是年齡跟小杰克差不多的觀眾,對江夏的作品認可度都極高。
江夏的粉絲跨越了年齡段,有很多跟江夏差不多年紀的同齡人,一家三口都是江夏的粉絲影迷。
越是時間久遠,越是能感受到當時江夏拍電影的厲害。
很多電影,哪怕是超級大片,都在後來被遺忘,但江夏的電影,卻一直在重播,各大電視臺,各大影片網站,重播率最高的電影,永遠是江夏的電影。
回頭再看,很多人看到了原本看不到的細節,看到了當時沒注意的情緒。
一個個對江夏更加佩服起來。
同樣,也非常惋惜,江夏十多年來,沒有演出任何的作品,只沉寂在幕後,唱唱歌、拍拍電影,拍的電影,還是純粹的商業大片,橫掃世界票房的《哈利波特》。
人們都快忘記了江夏還是個演員,只記得他是個歌手,他是個導演。
出道三十年,江夏沒有接過任何一次採訪,人們能回憶江夏寥寥幾個回答片段,還是當初他在微薄開的問答貼,以及偶爾流傳出來的電影花絮。
個人採訪?不存在的。
三次登上《時代》雜誌封面,是唯一沒有任何採訪的藝人,就連一國總統登上《時代》封面成為年度人物,都一般會有個簡短的介紹或採訪,唯有江夏,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張照片。
他的特殊,他的一切,都被全球影迷津津樂道。
哈利波特之父,其知名度絲毫不下任何的好萊塢一線巨星,只不過,十多年來,或許是沒有出演任何角色的原因,江夏依舊沒能登上世界級的名人榜。
但江夏是公認的,世界級名人榜下第一人,甚至都得到了名人榜的承認。
名人榜官方都曾經說,江夏只缺一個機會,就可以登上世界級名人榜,成為唯一一個登入世界級名人榜的亞洲明星。
而機會,總是不經意而來。